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泾川女神信仰系列 — 王村镇上塬村秋社信仰漫谈

2016年05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王村镇上塬村秋社庙院内民国建戏楼现状

  甘肃省泾川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泾河中上游,属于典型的黄土沟壑区,经历代戍边移民政策和战争、民族融合影响,尤其是受独特的政治、经济、人文、军事地位影响,人口来源复杂,姓氏民族多样,文化信仰多元,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泾川文化现象。而这其中以多元民俗、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泾川女神信仰尤具魅力。具地方民俗田野调查学者张学俊先生耗时十余年心血研究表明:在泾川境内,至少存在以西王母为代表的298位不同法号、不同意涵、不同来源的女神信仰。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俗学者邢莉教授在著作《泾川女神》的序言中所说:“村落中的女神信仰不仅构成了我国特殊的乡土社会的结构,而且成为农耕文化持续不断传承的重要原因。女神信仰的内在特征与村民的乡土社会生活构成了互为阐释的关系。”

  但该书所录王村镇上塬村秋社圣母在全县仅有一处。其他女神在全县范围内至少有两处供奉点,为何秋社圣母只有这一处呢?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秋社信仰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后来逐渐式微,成为某些区域的地方性信仰。闲暇时间,笔者赴该村进行了走访。

  该村位于泾川县城以西、王母宫塬(回中塬)腹地16公里处,泾柏公路横穿全境,地势较为平坦,原面开阔,村民以种植苹果、小麦、玉米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始,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多,劳务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相当比例。该村以薛姓人口为主,约占总人口数的43%,其他杂以张、沈、信、赵、陈等,俗称薛家庄。该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万年前,位于该村东南部的洋货嘴山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闪耀着人类文明的曙光;位于该村西南部的冢子壕宋金中原镇古堡遗址,书写着该村最为辉煌的历史;而秋社圣母庙遗址出土的北魏石造像塔(残损严重)和橘黄色琉璃瓦建筑构建,更为我们讲述着该村民俗信仰曲折的转型历程。这一切,都无不透露着,这个如今看来平凡而有普通的西北乡间小村曾经光辉的历史背景。

  但非常遗憾,由于诸多原因,尤其是村中庙上老会长的故去,笔者竟然没有了解到关于秋社圣母的任何传说故事或只言片语。只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发心重修的圣母庙,和民国时期修建、已经摇摇欲坠的一座戏楼,孤零零地站在哪里,用一尊牌位,一只油灯,几根木柱,向世人述说着自己曾经的那段存在。在调查中有幸听闻,村民正在筹集资金,准备复建戏楼,恢复圣母庙昔日的风采。甚至有村民表达了想要利用圣母庙和该村历史文化搞民俗文化旅游的想法,让我感到甚是欣慰。但搞旅游,文化是灵魂,光有建筑,想法肯定要落空。

  调查归来,笔者觉得应该为他们出一份力,经查阅资料得知,原来秋社信仰竟然曾经非常盛行,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非常适合做成活的旅游项目。许多古代典籍和诗词中记载了关于秋社信仰的民俗活动。据《统天万年历》记载:“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在汉代以前,只有春社而无秋社,汉以后才设有秋社。春秋二社,是古代祭祀社稷的日子(又称社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描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社日,不管春社或秋社,是人们拜祭社稷神和乡邻聚会宴饮的旧俗,也是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倍受人们的重视。唐代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此诗随言燕子,但所拟于人,可见唐代时,秋社这一天,妇女归宁习俗的已经形成。到了宋代,逐渐形成食用米糕、饮酒、妇女归宁等习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宋吴自枚《梦粱录·八月》:“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盖春祈而秋报也。”由此可见,秋社这一节日在宋代不仅受普通百姓的重视,更有皇亲国戚、上层社会的参与和生发。

  但后来,受蒙元政权和游牧文化的影响,加之其时间紧挨中元节,这一习俗逐渐被淡化,其民俗事象和活动也渐渐融入稍晚其后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据清顾禄《清嘉录·七月·斋田头》:“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案:韩昌黎诗:‘共向田头乐社神。’又云‘愿为同社人,鸡豚宴春秋。’……则是今之七月十五日之祀,犹古之秋社耳。”这一文化合并现象,笔者在上塬村调查秋社圣母信仰中也深有体会。本来秋社圣母的庙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而邻村的太白庙庙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民国初期,上塬村富户较多,不必依靠其他村子就可以独立承担所有庙会开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庙会如期举行,后来受年馑和战乱影响,许多富户渐次败落,庙会花销无力支撑,便作为太白庙“泾平十三社”信仰组织中的四大底社自觉并入,圣母庙会由此中断,而太白庙会则延续至今,并成为泾川乡间十大庙会之一。

  然而现在,有了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秋社文化民俗事象,有了村民们渴望脱贫致富、推动产业转型的强烈愿望,我想秋社圣母作为收获之神、喜悦之神、康泰之神、祥和之神,就一定会保佑该村百姓在秋社信仰民俗旅游小康村建设上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