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太平乡荒场村农民“一开始就有收入”

2016年04月06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这个春天,泾川县太平乡荒场村的100多户农民闲了。虽然闲着,但却是这个村群众第一个“有收入”的春天。

  4月4日,沿泾渗公路来到荒场村,崭新的通村油路旁,黑河水蜿蜒流淌,平整的川地里,一株株油用牡丹苗冒出了新芽。从荒场村村头到相邻的七千关村,4公里多的道路两旁都是油用牡丹育苗基地。这大片看不见“庄稼”的土地,让整个村落显得分外安静。

  在两村接壤的一个地头,县林业局工会主席吕俊科介绍道,黑河流域是全县的特困片区,去年,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四川华信能源有限公司,在荒场村和七千关村建起了油用牡丹育苗基地,通过集中连片土地流转,农民把地交给了华信公司,不光获得每亩580元的土地流转费,而且全年都有了“打工”收入。

  荒场村党支部书记杜会生告诉记者,荒场村有130户人,其中101户是贫困户,有耕地4665亩,其中川地1301亩;以往,川地里基本是清一色的小麦,好的年头,小麦亩均能净收入300元,有的群众种玉米、高粱,也能收入500至600元。通过算账,群众们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都很高,去年7月村上给群众开会,8月就整了970多亩地,9月份,油用牡丹的种子就全部撒进了地里;在流转土地的农户里,贫困户就有82户。

  油用牡丹落户黑河川,这里的群众自然高兴不已。荒场村的李存福一家4口人,女儿出嫁后,李存福便要独自照顾残疾妻子和弟弟的衣食起居,种粮、养牛,一年忙碌到头却落不下几个钱。去年,李存福将自家的19.3亩川地全部流转给了华信公司,10多天后,他家的“一折通”上就进账1.2万元,另外,他不定期参加育苗基地的覆膜、撒化肥、拔草等劳动,也利利落落地收入了1000多元。

  “撒化肥、除草等活儿每人一天给70元,揭地膜每亩给5块钱……”荒场村的郭金学对家门口的这些打工收入颇为满意。去年,他把家里的10多亩川地交给华信公司,收入7000多元。以前,郭金学一家6口人除了种自家的地,还承包其他村民的10多亩地来种。如今,郭金学一家有空就去基地打工,光是开年后在育苗基地揭膜、拔草就收入了900多元。

  “往年春季都是忙着给地里撒钱,后季才有收入,今年春季大伙儿轻闲了,却都有了新收入。”郭金学高兴地说。去年8月到现在,全家人在育苗基地打工已收入了3000多元。

  吕俊科算了笔账,去年9月以来,荒场村群众光当年的土地流转费就收入了57万多元,务工4000多人次收入14万多元,短短半年时间,荒场村群众光靠育苗基地人均就增收了1612元,油用牡丹已成为这个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更成为了全县精准扶贫攻坚的优势产业。

  据介绍,目前泾川县共栽植油用牡丹4540亩,其中育苗1870亩。育苗基地亩均播种优质油用牡丹种子100公斤左右,可起苗12至15万珠。按照将来亩均栽植2000株牡丹苗计算,苗木基地将在2年内带动泾川县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0万亩以上。油用牡丹3至5年内开花结果,可生长60多年时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栽植农户将获得亩均5000至6000元的长期稳定收入。

  华信公司和荒场村的群众签订了为期5年的土地流转协议,当问起5年后计划在地里种什么,郭金学笑着说:“跟着大势走,县上号召在泾河、汭河、黑河、红河四个流域的山地和塬边山地里种植,就是因为油用牡丹耐旱、适应性好。家里的山地和川地多着呢,我准备把30多亩山地也流转给华信公司经营,我相信不管自己栽植或者把地交给公司,都会过上好日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