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2016年全力抓好的“八个重点”

2016年01月11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盯整县脱贫目标,切实强化项目支撑,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多方培育市场主体,深度开发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奋力加快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主要任务是:全力抓好“八个重点”。

  (一)抓增收、夯基础,在实现整县脱贫目标上聚力突破。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快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培育富民产业,立足贫困乡村立地条件和产业基础,逐户落实产业帮扶计划,栽植果树经济林1万亩,建成油用牡丹示范基地1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修建日光温室100座、大中拱棚1000座,切实夯实贫困乡村产业基础。多方改善设施条件,全力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精心实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15公里,完成河堤治理10.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28.9公里,实施农网线路改造升级工程,配套建成32个贫困村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广场及金融服务网点,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持续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积极探索项目扶持、财政配套、贷款贴息、群众自筹等资金筹措机制;围绕产业规模化发展,引导贫困乡村规范流转土地,解决产业用地制约;持续深化“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和非公经济人士精准扶贫建功行动,多方扶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加快实现整县脱贫目标。

  (二)抓项目、强支撑,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上聚力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科学谋划抓争取,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力度,扎实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盘口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精心谋划论证一批投资额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论证储备重点前期项目100项以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强化调度抓实施,加快朱家涧水库、城东综合开发、棚户区改造等续建项目进度,精心实施万吨气调库及冻干食品生产线、城区第三小学等新开工项目,确保年内500万元以上新开工及在建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完成投资70亿元。严格监管抓质量,修订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和项目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大效能监察,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抓管理、延链条,在深度开发特色产业上聚力突破。以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为抓手,多方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强化市场引导,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持续做强果品产业,高标准新建果园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果品园区10个,建设鼎惠公司现代矮化密植苹果产业园2处1600亩;全面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招商建办果品冷藏保鲜库5座,全县果品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达到78%、96%。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以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方向,扶持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以上。努力扩大蔬菜产业,以泾汭河川蔬菜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6万亩,带动种植各类蔬菜17.5万亩。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以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重点,完成旱作农业技术推广13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5万吨以上。

  (四)抓招商、扩总量,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聚力突破。着眼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多方扩大招商引资,围绕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建材、文化旅游开发等重点领域,切实强化宣传推介,广泛开展全民招商,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70亿元以上。精心实施重点项目,切实加快农业光伏并网发电、天纤棉业20万锭棉纱生产线扩建、110千伏变电站、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进度,开工实施万吨气调库及冻干食品生产线、华润陶瓷公司综合服务区、正大公司新农村现代农业合作示范项目,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努力扩大企业生产,全面落实“一企一策”要求,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调度,及时协调解决资金、用工等方面问题,促进企业生产平稳运行,确保各项工业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全年新增非公企业15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

  (五)抓扩容、提品位,在加快城镇开发建设上聚力突破。坚持以打造“休闲养生、生态宜居型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全力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多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开发建设在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方面取得新突破。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城北、城西新区和高平集镇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旧城区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规及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2个精准扶贫示范村规划,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城乡规划体系。大力度推进县城开发,全力加快城东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新城区路网建设、旧城区街路改造提升、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配套完善供热、供气、排水、排污、公厕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县城人居环境。高层次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抓建高平寨子等3个省列,泾明白家、红河田赵2个市列,高平牛家咀、任家寺2个县列美丽乡村示范村,带动全县新建、改建小康住宅2500户,实施危房改造4254户;集中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汭丰百烟等“万村整洁”示范村30个;扎实推进生态造林绿化,完成荒山造林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3.6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0公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规模扩张、功能完善、内涵提升上取得新突破。精细化抓好城镇管理,深入开展“规划管理提升年”活动,严肃查处县城规划区、重点小城镇违法乱建行为;持续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县城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精心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努力创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六)抓提升、创品牌,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聚力突破。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实施重点项目,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切实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水平。着力提升规划层次,聘请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精心编制《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完成《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文物保护规划》并通过评审,为大景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集中实施景区建设,全力加快大云寺中心景区、文旅综合体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南石窟寺抢救性文物保护等续建工程,开工实施王母宫景区道路改线等项目,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组建大景区管委会,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依托大云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对全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积极探索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多元化融资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子。持续强化宣传推介,积极组团参加“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重要节会,精心筹办首届佛舍利文化节、第四届华夏母亲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泾川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抓民生、办实事,在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上聚力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精心措办惠民实事,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合道中学教学楼等30所中小学“全面改薄”续建工程,建成城区第三小学及97所农村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启动实施县医院整体搬迁和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项目,全面完成罗汉洞、丰台、汭丰3个卫生院业务附属用房及周转宿舍建设,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35个,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计划生育二孩政策,扎实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持续优化计生服务;开工建设县博物馆,建成乡村舞台67个,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增强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政策,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贫困村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有条件的村建成幸福大院;多方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切实强化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程、产品质量、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抓好网络舆情管控,落实信访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切实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抓改革、促创新,在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上聚力突破。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引导非公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构建多元化农业经营格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巩固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成果。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积极拓宽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融资渠道,切实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全口径财政预算,强化预算管理和控制;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完善服务制度,扩大购买范围;做好国家专项债券对接,积极推行PPP模式,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