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平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之旅游篇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平凉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由2011年的531万人次、25.4亿元增至2014年的1090.8万人次、56.3亿元;人均消费由490元增至525元。4年共接待各类旅游者3190.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1.6亿元。

  这一组丰硕的成果,这一组跳跃的数字,是我市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平凉的支柱产业的结果。这五年,是平凉旅游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黄金五年”。

  升级 资源大整合

  “初级旅游看表象,高级旅游看内涵。” 

  2011年,平凉旅游的转折之年。  

  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平凉调研时指出,平凉文化旅游特色是养生,要全力做大养生产业,建设“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其时,适逢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

  审时度势,自此,“养生旅游”成为平凉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平凉市按照“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建设框架,以国家首批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为依托,以传承、弘扬道源文化为核心,重点规划建设覆盖整个平凉城市西区、总面积325.7平方公里的崆峒新城。同时,精心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品牌,初步完成了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两个大景区规划,编制了《中华崆峒养生地总体规划》,提出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培育十大养生产业、推进十大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

  “升级版”的平凉旅游不再满足于举步皆景的视觉体验,以“动静兼宜、乐寿兼修”为己任,更关注对“城市病”、“喧嚣症”、“亚健康”的舒解和调剂,使城市一族在高山竞逐中释放身心;在玫瑰温泉里舒筋解乏,在“负氧SPA”中涤尘洗肺,在静思禅悟中平和心绪,在养生馆里体验国医文化……平凉依托天赋异禀,整合资源,用好山好水为天下游客精心烹制一道道新概念旅游大餐。  

  锻造 景区更精致

  5年来,我市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最直观的就是道路和旅游景区。

  新建、改造了平泾路崆峒山连接线、高速与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景区连接线,使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宫两个大景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连接;全市6个4A级景区都与公路主干道相连接,20个精品景区实现了就近与县乡公路连接。

  实施50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项目14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达33.3亿元。崆峒山基础设施暨景前区建设、大云寺景区开发、莲花台景区综合开发、龙泉寺提质扩容、皇甫谧文化园基础设施、云崖寺景区综合开发……一个个景区姿容亮眼,为旅游发展铺就发展基石。

  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旅游。深圳花样年控股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泾川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平凉中大吉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平凉原生态文化体验区……这样的大手笔处处可见,华亭县关山尚君养生坊、华亭县万亩牡丹白芍种植暨文化旅游观光、伏羲部落生态文化园……平凉大地,涌动着旅游项目建设的激情。

  在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上,大力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推出“问道祈福养生游”“养生体验健康游”等6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古成纪文化内涵,扶持旅游企业加大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力度,提升养生旅游产业附加值。

  路好了,景美了,文化内涵有了,人多了。平凉旅游,因着文化的注入,硬是在司空见惯的一木一石、一山一水间点石成金。

  “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市A级以上景区达到15处,星级宾馆25家。“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已现雏形。  

  促销 影响愈深远

  5年来,我市旅游推介、对接的力度不断增强。

  通过举办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环湖赛等各种世界级、国家级节会,全面打响“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品牌营销战。持续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使之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请进来”的同时,我市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组团参加全国性的节会,向全国人民展示平凉旅游的魅力。

  我市加强旅游品牌和形象的高端宣传,《乡约甘肃平凉》《养生之道平凉-清迈》《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主播带你去踏青-平凉》《休闲养生话平凉》《天人合一话平凉》《百山百川行——养生在平凉》等节目在央视的播出,进一步提升了平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共享 扶贫大攻坚

  我市把旅游业和“一带一路”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先行和带动作用,不断释放旅游业的综合功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而这些功能当中,最暖人心的便是扶贫。

  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如今已经成为我市有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以前村里人往城市打工去,现在城里人到农村旅游来。”康家村村民李小芬说。她在村里的农家乐擀面,一个月收入1500元。李小芬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既照顾了儿子又挣了钱,可比在外头打工强!”

  在我市,因旅游而致富的村镇比比皆是。如今,平凉旅游产业已走向现代化、市场化、人文化,成为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