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祭西王母 千餘信眾齊聚
演員穿著漢服,樂舞告祭西王母。(取自中新網)
8月31日,中華道教總會榮譽會長廖正豪(後排中)跨海出席西王母共祭大典。(取自大公網)
海峽兩岸1200餘位各界人士8月31日齊聚「天下王母第一宮」,共同於甘肅省涇川縣王母宮舉行第三屆「華夏母親‧西王母共祭大典」;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當天也正式授予涇川王母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成為大陸全國43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之一。
甘肅涇川為傳說中西王母的降生地、祖祠所在地,以及西王母文化的發祥地,始建於西漢元封年間的涇川王母宮,為現存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1992年王母宮最近一次重建,同樣奉祀西王母的台灣松山慈惠堂為幕後最大推手之一,與台灣各地的慈惠堂、相關宮廟,共同投入重修「天下王母第一宮」。
每年10萬人朝聖
始於宋太祖開寶元年的西王母廟會,迄今已先後舉行1047屆,每年朝聖人群多達10萬之眾,「西王母信俗」也被列入大陸第二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1990年起,台灣的王母娘娘、瑤池金母(「西王母」別稱)信徒,紛紛跨海至涇川王母宮尋根問祖、朝聖母娘,開創出「涇川--台灣西王母朝聖之旅」。2013年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倡議,將西王母誕辰日農曆7月18日明訂為「華夏母親節」。
發揚華夏母親的精神
西王母傳說與華夏文明同步誕生,不僅上古傳說中的后羿嫦娥、大禹治水、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場景,西王母均曾出手幫過華夏中原;文學作品更相傳周穆王、漢武帝都見過西王母。
西王母與中國的歷史淵源,最早見於《山海經》的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但西王母的形象其實頗為多重,除道教等宗教膜拜外,歷史傳說中母系氏族社會時代,西戎部落有一「西王母國」,其首領代代都被稱作「西王母」;因而由上古至周代屢屢「現身」,進而被尊奉為「華夏女性人文始祖」。
當天的共祭大典由擊9通鼓、鳴鐘3響揭開序幕,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的最高禮數,並由甘肅省平涼市市長臧秋華誦讀祭文。中華道教總會榮譽會長、中華台商服務總會會長廖正豪帶領台灣政界、學界、企業界人士專程出席。廖正豪表示:「西王母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對華夏文明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地重大,作為華夏兒女的母親,我們應該傳承、發揚她的精神。」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