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深入调研找“穷根”精心谋划开“良方”

2015年08月24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今年以来,泾川县坚持把精准扶贫放在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积极探索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由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深入黑梁河流域、红河流域、泾汭河面山、北部干旱山塬区4个特困片带开展调研,在全面摸清全县贫困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确立了“14565”扶贫工作计划,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紧盯“一个目标”。 紧盯2016年全县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2015年实现20个贫困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2016年再实现35个贫困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15万人。

  推行“四化模式”。

  一是“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的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坚持脱贫销号与返贫挂号动态管理,真正让该进来的进来,该出去的出去,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

  二是“清单化实施”。建立横向到边的“任务清单”,形成纵向到底的“责任清单”、可核可查的“进展清单”和直观明确的“问题清单”。

  三是“图表化作战”。精心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逐片绘制贫困人口和扶贫项目分布图,逐村绘制贫困人口条形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逐项目制定任务书和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

  四是“精准化推进”。严格对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对每一项重点工作,明确具体目标、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促使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朝预定方向推进。

  突出“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领导力量。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包抓1个示范村,所有县级领导包抓2-3个贫困村;各乡镇、各双联单位落实包抓责任制,蹲点帮扶,形成集中领导力量抓扶贫的工作格局。

  二是聚焦工作队伍。选派县直部门负责人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帮助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

  三是聚焦项目资金。从今年开始,把财政账户滞留资金的50%以上和当年县上新增财力的2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统筹整合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等项目资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急事难事。

  四是聚焦双联资源。为帮扶能力强的县直单位各增加1个双联村,对91个贫困村进行定向帮扶,深入推进“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双联”等活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联行动,带领贫困群众发展增收致富。

  五是聚焦考核考评。把精准扶贫作为开展“工作落实年”的重要内容,创新评判方式,加大考核权重,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单位予以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的严肃问责。

  推进“六大攻坚”

  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攻坚。大力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硬化通村道路78.8公里、村内主干道路757公里;精心实施黑河、梁河、红河河堤治理和“五小水利”等工程,统筹解决贫困片带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到2016年完成开发整理土地4.1万亩,新增耕地5100亩;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到2016年底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5204户,2017年基本消除贫困户危房。

  二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集中攻坚。大力发展教育教学,到2017年实现有办园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到2020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今年起对全县贫困参合人员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降至3000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用两年时间在贫困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1处,到2017年实现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全覆盖。

  三是在富民产业培育上集中攻坚。从帮助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入手,让每一户扶贫对象都有一项增收技能和增收项目。加快发展黑梁河地区山台地杂果产业,确保到2016年底,每个贫困群众人均1亩杂果经济林,人均收入突破2500元。持续扩大“陇原月嫂”、“果都泾川人”等劳务品牌影响力,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把发展油用牡丹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开发新路子。

  四是在群众教育培训上集中攻坚。多方整合培训资源,通过立体式、全方位、有深度的培训,使贫困群众的劳动力优势、产品优势和技能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突出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带动全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五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集中攻坚。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依法规范、合理有序流转;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指导贫困村规范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引导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到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店服务等新兴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进入市场。

  六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集中攻坚。全面推行“3354”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干部,切实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坚持精准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深度开发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二是坚持精准扶贫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整村、整组移民搬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村镇落户定居,妥善处理好搬迁群众和迁入地原住户之间的关系,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精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道路林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持续抓好生态绿化示范村建设;建立完善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兑付各项补偿政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四是坚持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双联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切实帮助联系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技术培训等工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保障。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争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双联村结对帮扶,壮大帮扶力量。

  五是坚持精准扶贫与用好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政策相结合。牢固树立老区意识,精研老区政策、谋划对接项目,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和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办更多实事。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