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康家村:犟老汉搬家记

2015年02月04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1月23日,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沐浴着正午的暖阳,在村民康喜存的院子里,玉都镇政府干部刘雪艳一边为康喜存80多岁的老母亲梳着头,一边和他们一家人聊着这几年的发展变化。

  “以前咱住在沟边上,连院墙都没有,一吹风就满屋子的土,现在连院子都是水泥的,我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二层小洋楼,这好日子真是叫咱等住了!”康喜存的老母亲乐呵呵地说。

  康喜存的妻子张秀娥接过话茬说:“当初喜存这老犟头咋说都不愿修,要不是小刘,恐怕咱现在还住在沟边上。”

  “小刘这娃人勤快,有眼光,这几年为咱家的事没少操心,咱不服不行。”康喜存说。

  康喜存家原来住的是半明半暗的庄子,8孔窑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他父亲手里挖的,八十年代他陆续盖起了6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张秀娥说:“住在那里,天阴下雨烂得没法走,到沟里担一趟水得半早上,可真是害苦了我们。”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为了彻底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作为康家村的联村单位,玉都镇在该村中心区域规划了114亩土地,组团建设新农村。

  镇政府干部刘雪艳在得知消息后,便第一时间跑到她的帮扶户康喜存家里,动员老康也报名修一院小康屋。“当时由于缺钱,加上在老庄子住惯了,我不愿搬上来。”康喜存说。

  “大家都搬走了,您一家住在沟边也不是办法。”“搬上去行路、吃水都方便。”“修了庄子娃对象也好找,再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为了做通康喜存的工作,刘雪艳一个多月时间在他家跑了不下十趟。

  “当时嫌麻烦,我还跟这娃红过几次脸。”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康很不好意思,后来终于被她的诚心所感动,他就到村上报了名。

  在修建中,考虑到老康家的实际困难,刘雪艳又通过和镇村两级衔接,在中心区域最好的位置给他家协调了宅基地。2013年10月,老康家的小康屋修成了,上下两层共173个平方米,2014年刚过完年,他就从沟边的地坑庄子里搬了过来。

  康喜存说,搬家的那天虽然下着大雨,但那是他平生最高兴的一天。“搬上来眼宽、豁亮、路好、空气新鲜、吃水也方便。”他说,躺在卧室里透过窗子就能看到外面的花园,晚上太阳能路灯亮得像白天一样,住在这么好的地方,人心情也好多了。

  “叔,咱村上这几年乡村旅游搞得不错,来参观考察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咱这庄子在村子的中心位置,看过完年能不能搞个石磨豆腐坊,把咱老康家豆腐的品牌给打出去,这样也能增加家里收入。”在得知老康有做豆腐的手艺后,刘雪艳又为康喜存瞅准了新的致富门路。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