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西安)座谈会侧记

2014年12月09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追本溯源 把脉会诊 让泾川文化大放异彩

——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西安)座谈会侧记

  12月6日,古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四楼会议室掌声不断,笑语连连,窗外寒风凛冽,室内高潮迭起。由泾川县委、县政府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西安)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历史文化方面的20多位专家、教授与泾川县有关负责人齐聚于此,追本溯源,借古论今,共同为泾川的历史文化发展梳理思路,为该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把脉会诊,献计献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冲对泾川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古泾州是一个大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尤其佛教文化遗存非常丰厚,陇右监牧史、八马坊、骑兵等证明了泾川有独特的地理军事优势,这些都应该纳入泾川的历史文化研究范畴。另外还要注意历史文物的保护,文物古迹要修旧如旧,文化资源要开发利用并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令福对泾川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泾川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从地理位置上看泾河把泾川和西安联系起来,因此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应把泾川历史文化与古都西安、与隋唐文化及周秦汉唐的历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到着力点;二是泾川要利用好明年丝绸之路宣传年这个节点,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做好宣传推介;三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普查应该按照“整古引今向未来”、“保护与开发并重”两个原则进行;四是要把南石窟、王母宫石窟及百里石窟长廊与丝绸之路申遗有机结合起来,寻求新的发展平台。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景纯认为,清代到民国泾川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大通道,泾川的历史文化有其独特性,它是在融合了关中文化及西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研究泾川历史文化的落脚点是如何开发利用,因此在实施过程要重视一些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可以借鉴礼泉县的袁家村,把民俗文化拿出来集中展示。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贾志刚说,研究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的历史渊源,要结合几个中心点去做,比如人与佛,河(泾河)与路(丝绸之路),还有马文化,泾州曾经是州府所在地,过去又是国家的牧场,丝路文化与马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泾川应该加以开发利用。贾志刚说,还有几个著名人物的研究也要重视,如春秋时期的左丘明,东汉的皇甫家族,唐代的牛僧儒、李商隐,明代的吕钲家族,这些历史人物都与泾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此,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维慎也有同感,他说,研究泾川历史文化必须与长安、泾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泾川在打造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同时,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传承弘扬并开发利用好西王母民俗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宗俊说,泾川是丝绸之路的北段,过去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官道,在隋朝是安定郡,后改为保定郡,历史上很有名。在他看来,泾川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应该打好泾水、关中文化、佛教石窟三张牌。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博士、讲师聂顺新说,唐代武周时期设立官寺,泾州是其中之一,当时全国到处都设立大云寺,但至目前只有泾州大云寺发现了佛舍利,横向纵向比较只有泾川有舍利,而且是三次发现,这就是唯一性,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并有效开发利用。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资源开发,学术先行。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历史文化研究是基础。陕西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穆渭生建议,泾川历史中最有亮点的是佛教遗存,要在保护好的同时,组织人力把泾川的历史文化底子摸清楚。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拜根兴则认为,泾川县应该组建专门的队伍,去收集弥补文化史料的缺失。他说:“设立在我们学院的中国唐史学会是一个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必要时可以介入协助开展此项工作。” 

  对于明年出版发行的《泾川文化》及在泾川举办的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国际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也都各抒己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平拴建议,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国际研讨会泾川县可以和中国唐史学会联办,在此之前先编撰一部泾川文献资料,供大家参考。

  艾冲教授则建议创刊号《泾川文化》应该注重学术性,重点介绍泾川的地方史料和文物古迹。

  会议主持人、发起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介永强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韩金科倡议各位专家学者到泾川去实地考察、研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支持《泾川文化》的创刊发行,为明年在泾川举办的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国际研讨会鼓与呼,为泾川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言献策。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志龙说,近年来,泾川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在历史文化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足见泾川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和豁达胸怀。何志龙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定全力配合,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他们要把泾川历史文化纳入该学院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研究,从古代历史长河中找出涉及泾川的历史典籍,帮助泾川梳理成册;二是他们会把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和世界佛教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丝绸之路研究、周秦汉唐研究与泾川历史文化研究结合起来,为泾川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三是要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泾川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泾川县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基地和实习基地,真正找到院地合作的切合点。

  这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为泾川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利用理清了思路,为创刊号《泾川文化》专辑出版和明年召开高规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探索了学院与地方政府联合的新模式,必将为泾川文化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科学利用提供有力的学术保障和智力支持。与会者一致认为,借助古都西安、借助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这个强有力的学术团队,泾川文化一定会大放异彩。

\

座谈会现场

\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韩金科发言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志龙发言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景纯发言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介永强发言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