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梁鹄的八分书体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也是甘肃地区出现著名书法家较多的时代。除草圣张芝和亚圣张旭外,梁鹄的八分书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

  梁鹄(生卒年不详)字孟皇,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梁鹄自幼喜好书法,但苦于寻觅不到可供他学习的字帖和老师。当时有个叫师宜官的人,章草、八分书法写得很好,但个性古怪,不喜欢随便把自己的作品送人。每次在书版上写好字,琢磨一番后,就用小刀刮掉,再放进火炉烧掉。梁鹄知道他非常喜欢喝酒,为了学习他的书法,便常带些好酒去找他,等师宜官喝醉了,就赶紧去看师宜官的字,仔细研究。后来师宜官看见梁鹄练的字和自己的分不清真假,忍不住称赞:“你太认真了,以后一定可以超越我。”于是,师宜官将他收为弟子,还将自己掌握的全部技法教给梁鹄。后来,梁鹄勤学苦练,终于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成为著名的书法大家。

  汉代至魏晋年间,是八分书体最盛行的历史时期。师宜官、梁鹄、蔡邕、张旭、索靖、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也都兼工八分书。“凶险可畏”、“奋研扬波”、“龙虎腾踞”、“交戟横戈”是八分书体在结构、笔势上的特点。

  梁鹄是汉末魏初隶体书法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重要的一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一生既步入过东汉末年的官场,也经历了三国初年的兼并和战乱。汉灵帝时,梁鹄被举荐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年),进入鸿都门(是当时最高的学府)学习。由于汉灵帝刘宏好书法,他被重用,升任为选部尚书,侍奉皇帝左右,是权倾一时的人物。

  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曹操平荆州,仰慕梁鹄书法及人品,将梁鹄待为上宾,授梁鹄军假司马。当时曹操聚天下书法英才于许都,有师宜官、梁鹄、钟繇、邯郸淳、韦诞等,皆精八分书,但曹操独爱梁鹄书,常将梁鹄书迹悬于帐中,又以钉壁,宫殿题署,或挂于壁间观赏。认为梁鹄的书法在气势上要胜过师宜官,因此曹操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之手。因为很喜欢梁鹄的八分书体,曹操和梁鹄私交甚好,其书法有“太祖(曹操)忘寝,观之丧目”的美誉。曹操准备任命他为洛阳令,梁鹄不受。时值东汉衰落,梁鹄奔赴荆州,投刘表。建安二十三年(208年)荆州破,梁鹄复归曹操,拜为北部尉。

  梁鹄最大的贡献是书法成就。当初,拜师于书法大家师宜官,在继承师宜官书法成就的基础上,他又使“八分法”书体有所创新,宜为书写大字。其八分书体(为隶书一体,亦称“分隶”和“分书”),从整体看用笔干脆利落,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方笔多于圆笔,凌厉中见朴厚,方正中多变化,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书体粗细,间架疏密,以及字形大小欹正,都处置得很妥当,既不松散杂乱,又不拘板淤塞,表现出了梁鹄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娴熟精湛的书法技巧。他的传世佳作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受禅表》等。“大魏天人”刻石也是一块鲜为人知的稀世珍品,刻石在笔法上,用笔斩截,干脆利落。其书横竖画,起止过接多用方折,偶以绞转;入笔方劲,中节遒缓,收锋雄峻。笔画双肩折角毅正方严,顿挫分明,舒张得势,书撇捺画,磔笔圆劲本健,既应规入矩,又豪迈奔放。梁鹄书迹因处战乱年代,所留甚少,其书作“大魏受命肇造区夏,天人咸和运世隆化”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美代表作。书迹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完全证实了善书大字的雄浑和壮阔。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书法大家,难怪当时有“魏武钟爱鹄书,牌匾非鹄莫属”的传说。

  梁鹄的书迹流传下来的极少。传说王羲之学书时,曾赴许昌访得梁鹄、钟繇墨迹。据传有的名碑为梁鹄所书。其中《隶释》称《鲁孔子庙碑》是曹植文,梁鹄书。康有为也认为此碑是梁鹄所书。宋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说:“《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也有将《受禅碑》说成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刻字,故又称三绝碑。而这些传世的碑刻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