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泾川皮影戏

2014年06月1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皮影戏,又名影戏,灯影戏,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泾川皮影戏属秦晋影系,受陕西影戏影响,造型优美,刀法工整细致。本地艺人刻制的较粗犷,刀法比较简练。经过发展、改革和创新,泾川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绘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完美的造型原则和造型风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泾川皮影戏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1963年,泾川民间艺人胡兰生用纸背子刻成十个“娃娃”,在县城三元宫演唱《梁秋燕》;上世纪60年代,县文化馆干部郭志远在皮影制作材料和演唱方式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即利用过期的医用X胶片,代替了牛皮,增加了皮影的透明度,1964年国庆,首次在平凉市剧团演出《张大嫂借驴》、《赶花轿》、《三世仇》等剧目,这一制作和表演形式以后在全省逐渐推广;上世纪80年代,泾川皮影戏迎来发展的黄金期,1986年全县皮影队达28个,终年活跃在农村,并远赴宁夏、内蒙、新疆等地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泾川皮影戏因为没有市场,加之民间艺人的减少,这一民间艺术奇葩正在走向消亡,亟需加大抢救、保护和传承。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