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明乡:贫困村里的城里娃

2014年06月04日 来源:政府办 点击数:

  省委提出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扶贫新政,打破了泾明乡庄头村的平静,也给这个贫困山村带来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泾明乡庄头村,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2年7月,村里来了一支特殊的扶贫工作组和一位驻村年轻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驻村年轻干部张若超,一个80后年轻人,他是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村任职的,驻村时间为3年,任庄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同时也是省电大派出的驻村联络员,虽然在大城市长大,但他的身上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在他眼里更多看见的是对扶贫工作的坚定,他说:“年轻人就应在基层锻炼,基层工作经验将是人的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将珍惜组织上给予的这次机会,凭自己的能力为庄头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5岁的贫困村民贾仓俊是确定的“双联”户,曾经做过村干部。他称:“早在10年前,庄头村就已被纳入政府的扶贫视野。该村前后来过两拨扶贫工作组,为村里添置了2台抽水机,打了几口井,并在每年春节慰问贫困户。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让村民的贫困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此次在省委政策号召下,省电大工作组和驻村干部张若超却与以往不同。短短半年时间,工作组已经踏进他们家三四次。驻村干部张若超带着计算器和笔记本,挨家挨户地仔细询问,就连‘家里有几只鸡,养了几头猪’都调查得一清二楚。”贾仓俊掰着手指头感慨道,他们所了解的,甚至比村干部还清楚。

  有关贫困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村民贾仓俊的脑海里。夫妻俩带着两个孙子生活,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收入很低,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家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8亩地,平时种些小麦和油菜,每年能有3000元的收入。家里还养了3头猪,用贾仓俊的话来说,“年景好的时候能赚300多元,遇到猪生病或是猪肉价格下跌还有可能会亏本”。

  目前,贾仓俊最大的愿望是盖房子。这座山脚下的土坯房和几只窑洞有着20多年历史,墙壁上的裂缝触目惊心。每到下雨天,都不敢睡在卧室里,担心房子随时会倒塌。然而,窘迫的家庭收入让他只能对建房“想想而已”。

  包村干部刘宏鹏从事农村工作多年,在他看来,以前扶贫大多停留在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即使有些农业产业项目,也并没有具体到户。而“双联”扶贫,则让扶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自省电大派出的年轻人张若超进驻庄头村以来,第一个月,他跑遍了分布在全村5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户,记录下厚厚的两本工作笔记,上面覆盖了所有村民的家庭状况、贫困原因、发展愿望等等。

  通过省电大工作组调研和驻村干部张若超入户发现,事实上许多村民并不甘于贫穷,他们也曾做出过种种努力。    曾经盘算过养猪,甚至想好了“要花多少时间精力照顾10猪”,但是四五千元的猪苗费,让他望而却步;另一个双联户樊建军也曾想过种苹果,但除了没本钱没技术,乡里现有的挂果园“最贵时每斤卖5元,最便宜时每斤只值几毛钱”的市场行情,也让他有些看不懂。

  “文化水平不高和缺乏资金,是贫穷的最主要原因。”张若超制订的计划表里,为每个贫困家庭都量身定做了一套发展方案,将随时更新村民的脱贫进展,真实记录每户家庭的变迁。

  “扶贫要科学,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土地资源用到极致。” 目前,大多村民习惯了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由于信息闭塞,村民们一直沿用着几年前的种子品种,附加值非常低。

  樊建军家有9亩地,其中5亩种小麦,4亩种玉米。“种地基本赚不了多少钱。”樊建军算了一笔经济账,以5亩小麦为例,扣除化肥、农药等成本,每亩的纯收入是400元左右。每年总收入不过2000元。至于玉米则没有固定的销路,基本用来喂猪。

  今年开春,樊建军在驻村干部张若超的建议下,地里全部种植了苹果并套种了药材和洋芋。“按照专家的说法,种优质苹果挂果后能比以前每亩多赚五六千元。与此同时,为樊建军协调了双联惠农贷款,办起了舍饲养羊,养羊60头。” 樊建军粗略估算,光这养羊一项就能增加3万多元收入,再加上套种的药材、洋芋及以后苹果收入,高兴的都不敢想像,用樊建军的话说:“双联”政策真好。

  与此同时,张若超也意识到,扶贫并非一时之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键是要让村民持续富裕,富到底。”联系户贾仓俊家有养殖经验,又有养殖愿望,张若超正在准备为其协调10头种猪,按每头800元效益来算,估计一茬有6千多元净收入。

  事实上,除了产业扶贫外,工作组还设想了很多方法。但是他们发现,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劳务输出就让工作组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节前,省电大工作组联系了昆山一家电子厂,工厂开出的条件优厚:工人领取计件工资,平均每月收入2500~3300元。如果表现优秀,还可晋升为流水线主管,可拿到3600~5000元的月薪。“如果儿子儿媳去联系的厂里打工,除去基本的生活开销,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两三万元,这相当于他们在农村几年的收入。”贾仓俊夫妻两面对外出打工的高薪诱惑,他们两夫妻决定让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老两口留下照顾“两个孙子念书,搞养殖。”

  如今贾仓俊已经住进了新房子,樊建军家的苹果树长势喜人,摆脱贫穷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再遥远,像贾仓俊、樊建军一样的双联户在庄头村还很多,张若超想,三年的时间他要庄头村的双联户一年一个样。

  现在省电大、泾明乡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思路,正在建设庄头“扶贫攻坚型”新农村样板村,总投资近300万元,涉及村部及文化广场、村卫生所、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危旧房屋改造、“五改三建”(70户),村庄主干道路硬化、砂化(14.5公里)、排洪渠道衬砌(3公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同时加大果畜产业开发扶持力度,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文化活动贫乏、致富产业单一和村级阵地破旧、服务能力差等问题,使其真正成为产业布局合理、村庄美丽整洁、社会管理民主、群众生活宽裕的新农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