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石窟] 韩家沟

2014年04月2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这是一处未能完成的探访,但还是要将其发出来,因为,我希望有人会去完成它,愿我的图文能为有兴趣前往的博友提供些许帮助和参考。

  坦率地讲,在泾川石窟中,拥有精美佛教造像的王母宫、南石窟寺是寻古们泾川之行必去的地方,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但说心里话,那些被人忽略的“空窟”,某种程度上对我们诱惑更大,这其中,韩家沟的魅力尤甚。

  除了简略的只言片语,再也不曾采集到它的任何资料,更不要说图文介绍了,真的是名不见经传,貌不见网传。

  对寻古者而言,没有什么能比探寻未知更有吸引力的了。何况,于人迹罕至处,凝望乃至感知只留下气息没留下印迹的佛窟,在体验巨大时空压缩带给人强烈震撼的同时,谁又能说,这种拜访,不是一种对佛、对传播佛法的先哲最崇高的礼赞呢。

  韩家沟位于罗汉洞以东约700米处的南北向峪口内,峪口外的村子叫罗汉洞二村,查访中得知,这个村子就是从韩家沟内的塬上搬迁出来的。

  既是从韩家沟而来,按道理讲,对韩家沟石窟的端倪自是最有话语权。但令人遗憾的是,查访中对数位村民关于石窟的逐一问询,“有”和“没有”的答复竟然同样的言之凿凿干脆利落,同样的不容置疑斩钉截铁,决绝得很,这就让人莫衷一是了。

  不管它,证实这里是韩家沟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由亲历亲行来验证吧。

  实际上,自罗汉洞去韩家沟不用再回到202省道,沿崖坡下的土路继续往东直走即可。走不多远汇入村内水泥路,遇小桥右拐(过不过桥皆可),弃车徒步南行便可直抵,峪口处的小庙是明显标示。

  峪口呈喇叭状,外宽内窄,两侧崖壁上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石窟,至于它们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韩家沟石窟”,我们回头再说。

  小路时隐时现,峪口愈收愈窄,待至几近绝境时,一条仅一米来宽的石峡赫然在目,让人顿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经过一个汛期,泥沙俱下,加上几日前一场持续几天的秋雨浸泡,谷底淤土稀湿松软,人踩上去迅即下陷,不仅无法立足,片刻便没过脚面难以自拔。

  好在有块石头挂满了雨季洪水冲下的蒿草,拽下来铺在淤泥上垫脚,方才闯过了第一道坎。

  刚入峪内,尽管我们动静很轻,还是打破了峡谷的寂静,只听轰的一声,但见数百只野鸽警觉地自崖壁上方呼啦啦振翅而飞,转眼无影无踪。

  受视角限制,观察不到崖壁上方的情形,但能容纳这么多的野鸽栖息,肯定有洞穴,至于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开凿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手头掌握的有限资料里,称韩家沟石窟是2000年文物普查时才被首次发现,文中分析说,从残破程度看,它的开凿时间早于北魏,应是先在此开凿约住百人的僧房窟,其后再开凿的罗汉洞石窟。

  我以为,仅凭残破程度,尚不足以推断千年以上石窟的确切年代。反觉得,如果换一个思路,以中国佛教史上某些特殊时段的重大情势,结合现场情形综合分析的话,或许能够得出更加符合情理的推测。

  假设,这条狭窄到近在咫尺尚举首不辨就里的崖壁之上,果真有人工开凿的佛教石窟的话,足可堪称人间秘境。那么,在什么情况之下,需要如此秘而不宣藏匿至深呢?

  这便使人很容易地联想到历史上几次大的法难,即“三武一宗”灭佛。

  北魏时,泾川为泾州州治所在,佛教大兴,泾川石窟的开凿盛期当在此时。已知泾川可考的佛教造像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末至永平年间(公元500年前后),如果我们沿着一般认为僧房窟要早于造像窟开凿的思路推测,势必清楚,在公元500年前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能够逼得一众僧侣噤若寒蝉,躲避于如此幽深隐秘的绝壁之上,其缘由只有一个,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二月的诏令灭佛。此次法难虽对中国佛教而言不啻灭顶之灾,但幸得笃信佛教的太子拓跋晃有意缓宣诏令并暗中泄露风声,因而有许多僧侣得以逃脱,成为六年后文成帝即位、佛教重兴的中坚力量。

  据此分析,韩家沟石窟或为“太武法难”中幸免杀身之祸僧侣的避难隐匿之处,待佛教重兴之日,他们终于从秘境里走出,继而于毗邻处开凿了可以大白于天下的禅窟,即后人所称的“罗汉洞”石窟。

  这个推测,我觉得比较合乎情理。

  然而,我们在韩家沟峡谷探访石窟的推进,却因谷底愈来愈多的积水,愈来愈稀软的淤泥实在无法立足,而不得不中止。

  非不为,实不能也。

  再没有比这样的寻访结果更令人不甘的了。

  返回途中,再次打量了峪口两侧崖壁上的洞窟。

  这些洞窟虽明显有人工开凿利用的痕迹,但如果说它们就是传说中的“韩家沟石窟”的话,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因为,我们是奔着下面这段描述而来的:

  “沟纵深一里,大自然将这里的岩石劈成两半,抬头只见一线天……无法想象,当年的僧人如何攀上10余米高处的洞窟,用何种技术开凿……沟东西悬崖上均有石窟,如现在一街两面店铺,僧人对面互应,如今日楼房邻居隔窗对话。沟底潺潺流水,万山寂静,鸟声伴经声……”

  我相信,如果大家认真研读了上述这段话,一定会理解我们的不信与不甘。

  所以,我希望,我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