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最忆孩提“燎疳”时

2014年02月22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正月二十三“燎疳”在泾川流传已久。这一习俗早年流行于乡间的庄户人家,现如今也兴起于城市。

  每年正月二十三这天傍晚时分,泾川城区的大街小巷、住宅小区、临街门店前已经堆放起一堆堆柴禾、蒿草,小孩子们挑着灯笼和“疳娃娃”,兴高采烈地围着柴禾堆转圈嬉闹着。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大人们点燃柴禾,顿时火焰腾起,火光映红了每个人喜悦的笑脸,孩子们争相从火堆上跳过,据说能祛病消灾、驱除厄运。待柴禾燃成火烬后,有年长者便用扫帚把火灰扫成堆,再用扫帚用力扑打,边打边喊:“打谷子,打糜子,担担糜米担担谷。”再用锨将火灰扬起,边扬边叫麦子、玉米等五谷的名字,那红色的火星纷纷撒落,人们就根据火星的大小、形状来预测当年五谷丰歉。这时,人们欢乐的笑声和清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景观,更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美好的记忆。

  “年年正月二十三,大家都来‘燎疳疳’,驱除病魔和鬼怪,年年岁岁保平安。过了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齐动员,丰衣足食勤耕读,幸福花开万万年!”每年正月二十三“燎疳”时,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唱的这首歌谣,想起了奶奶和母亲给我剪“疳娃娃”的情景。奶奶一边扯下除夕时贴在门上的对联、门神,一边唠唠叨叨,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燎,才能除毒灭病。人们通过“燎疳”还可以求得祛病消灾、五谷丰登,为新的一年开一个好头。这时,母亲已经用黄、白纸剪成四方连续图案的“疳娃娃”悬挂于门楣之上,再往旁边挂一个小小的扫帚,说是“扫天”,以求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等到晚饭过后,大人们把捡来的柴禾和家里的柴禾一起堆放到院门前,等待夜幕的降临。到了天刚擦黑,给祖先敬过香表后,就可以点火了,这时我和邻居的伙伴们挑起“疳娃娃”,兴奋地看着大人把火点燃,将“疳娃娃”和扯下的对联、门神一起投入火堆,还看到大人们往火堆投放香表、鞭炮和少量清油、食盐等物。此时一户点燃,家家应之,顿时整个村子里火光冲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待到火势减弱了,全家人就开始相继跨越火堆,笑着,闹着,反反复复,直到柴禾燃成灰烬。然后,奶奶就用扫帚扑打灰烬,口中念着“麦子花”、“玉米花”等等,以每念一句时火星的明暗来预卜当年该作物能否丰收。随后,村里还会有社火表演,于是大人小孩就又跟在社火队后面走家串户了,直闹腾到深夜还感到意犹未尽。

  现如今我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总觉得时间越来越少,再也没有回老家“燎疳”了,而且城里人家柴禾稀缺,儿时那种轰轰烈烈的“燎疳”,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了。但是,每年到了正月二十三,我们还是会搜集少许干蒿子,同时也买两捆干柴禾,晚上放到路边或住宅小区的院子里点燃,虽然少了一大家子人的热闹劲,但是却给了人们一次交流、沟通的机会。只要火堆燃起来,不管是认识的,还是过路的陌生人,都会凑过来,在火堆上燎几下,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似的,互相微笑着,祝福着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就在这时,我便拿出相机,手指轻轻按下的瞬间,定格了这一幅幅“燎疳”的画面,珍藏于记忆的相册。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