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佛教遗址入围2013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2014年02月22日 来源:大公网佛教 点击数:

\

隋菩萨头像

  记者今日了解到,2月17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公布了“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甘肃泾川佛教遗址成功入围,成为47个初评考古项目之一。

  泾川佛教遗址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于2012年12月修整道路时,在现大云寺博物馆东侧被发现,初步发现有佛教造像窖藏坑一处,及铭文砖一块。2013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的要求,制定并申报了《泾川大云寺佛教遗存调查发掘计划》,以对泾川佛教遗迹进行发掘保护。

  2013年甘肃省文物局对遗址开展了正式的清理发掘工作。截止2013年12月初,共发掘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出遗迹有窖藏坑2个、砖函1个、灰坑20个、井8处、沟1条、墓葬1座、台基1座,出土遗物有佛教造像260余件(组)、陶棺1具、铭文砖1块、部分砖瓦建筑构件、陶器、铜器、瓷器等,为甘肃近年佛教考古的一重大发现。

  在出土文物中相较以佛教造像、陶棺及铭文砖三样最为引人注目。

  出土的佛教造像以石、陶、泥等材质为主,造型有造像碑、造像塔(龛)、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造像等,表面有进行贴金或施彩妆奁装饰。经考证,造像年代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时期。

  陶棺为灰陶质,其内保存漆盒两个,由于陶棺保存状况较差,漆盒损毁严重。后在漆盒中发现长颈球形玻璃瓶四个,一个已然破裂,两个有裂纹。目前,考古人员清理出瓶子中及散落的舍利子约1777粒,舍利大小如米粒,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

  此外,考古人员在砖函中发现了纪年铭文砖,上明确记载: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龙兴寺曼殊院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藏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这使考古人员对陶棺及砖函的埋藏年代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泾川位于甘肃东部,同时也地处甘肃和陕西的交界地带,自古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重要驿站,隋唐时期更是属于长安门户,京畿之地,故而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遗迹。此前,泾川境内已经出土了一些极为重要的佛教文物,如玉都镇出土的十六国金铜佛像、北周宝宁寺出土的北周立佛造像、水泉寺出土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等。这次发现并清理的佛教造像及其它遗物,也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关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

  据悉,此次发现的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是继大云寺地宫舍利、宝宁寺舍利出土后泾川地区第三次出土舍利,其瘗埋方式与北周宝宁寺、唐大云寺不同,表现了宋代舍利埋葬的新特点,是为考古研究的新发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