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感谢父亲(外一篇)

2014年01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快三十年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谢父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严肃的,是不具备一个称职父亲的标准的。对我要求苛刻,动辄就责怪批评,甚至会对我动手。说实话,那时我是恨父亲的,就像今天看星光大道时毕福剑开的一句玩笑,小时候,它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兵,然后威风凛凛的拿上枪,第一个就把他的父亲打死。虽然我还不至于这样,但心里终究对父亲是有丝丝恨意的。

  父亲是村里当时不多的几个高中生之一,有文化,这在当时是很受人尊重的。但由于没有关系和门路,高中毕业后,父亲只能把一身的抱负和学问装在肚子里,心甘情愿地跟着姐姐哥哥下地干活,整天起早贪黑,虚度岁月,日复一日。可以说,打一开始,父亲就已经抱定了当一辈子农民的心,因为他知道家里的难处,也知道爷爷的脾气,为了孩子他是不会低三下四去求人、走门路的。可也许是老天有眼,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父亲十八岁的那年,在一家国营农场工作的爷爷提前退休,而且当时出台政策说,子女可以顶班,于是父亲成为不二人选,当上了工人,顺理成章地吃上了农村人说的“皇粮”。在农场,父亲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凭借着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认真工作,踏实做人,经常受到厂长的表扬和肯定,同事们对他也是尊重有加,可以说,父亲找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舞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两年后,经人介绍,父亲认识了外乡的母亲。虽说没有念过书,但作为家里的长女,母亲从小练就了一身能吃苦、不怕累的品格,这也是父亲欣赏并看中的,于是两个人相识不久便步入了婚姻殿堂,当然他们的婚礼简单而俭朴,只是个形式而已。结婚一年后,姐姐在父母亲的欢声笑语中出生,并打破了这个只有两人之家的宁静,每天除了在农场干活之外,父亲多了一项更大的任务,就是回家帮助母亲照顾姐姐,但他们乐在其中,为有了宝贝而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忙并快乐着、幸福着。

  就在姐姐三岁那年,母亲有了我。因为在农村,一家有一儿一女才算完美,才算圆满。作为普通人,父亲和母亲更希望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可还在母亲肚子里闹腾的我,除了给家里带来欢笑和自豪之外,更是断送了父亲的前程。因为按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吃皇粮的人是没有二胎指标的,但倔强而执拗的父亲,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宁肯丢工作,也要让我顺顺利利地来到人世间的重大决定。听母亲说,这个决定是父亲一个人作出的,他没有给任何人商量的余地,包括当时主持家事的爷爷。

  为了我,父亲带着仅仅只有两个月身孕的母亲回到了农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重新扛起了锄头,拉起了架子车,按起了犁把,再一次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黄土地里抛吃的,维持生计。1983年的正月,年刚过,我便带着一声哭喊,在全家人的渴盼中来到世上,看着我滴溜着的小眼睛,母亲和父亲布满笑容的脸上浸满了激动的泪水,父亲的决定是对的。母亲告诉我这些的时候,她的眼角分明有泪花闪过。

  有了我和姐姐,父亲每天干活的尽头更足了,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虽然日子清苦,但他心里畅快。每每遇见村里人说,你两口子齐整的,父亲脸上的笑就越显的灿烂,全然看不到一丁点的劳累和辛苦。日子就这样过着,时光就这样流逝着。

  由于得来不易,父亲对我的爱就更加的特别。打我懂事起,父亲就改变了之前的娇生惯养,而是对我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苛刻,每天玩的时间都要严格限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而且只能和姐姐、堂姐,堂妹们玩,绝不可以全村跑,其他的时间,只能呆在家里。上学后,对我的要求更是“雪上加霜”,每天必须在放学后半小时之内回家,绝不允许在路上和同学打打闹闹,并特别叮嘱高我一级的姐姐,如果不按时把我带回来,他会和姐姐一起惩罚的,可调皮捣蛋的我,曾好几次因为贪玩,回家太迟,连累姐姐也跟着受罚。

  记得有一次,已经上了三年级的我,吃过晚饭后,不声不响地溜出去,到村子最西边和小朋友们玩,结果害得全家人到处找。为此,父亲对母亲和姐姐大声呵斥,并说找不到我,晚上就不准回家。当泪流满面的姐姐把我找到并带回家的时候,村子里已经是灯火通明。父亲则是满脸愤怒的坐在院子里,手里拿了根绳子,说要把我吊在房梁上一个晚上,看我还敢不敢乱跑,害家人担心,后来经过母亲和姐姐的再三央求,父亲虽收起了绳子,但还是让我在院子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并警告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他将说到做到。自此,我对父亲更加害怕了,而心中的怨恨也随着一次次的惩罚和苛刻逐渐加深,以致成为仇恨。

  慢慢的,随着我的长大,父亲对我的严厉程度和惩罚也在不断简化。我上初中以后,父亲就再也没有对我使用过任何惩罚,除了几句蜻蜓点水的提醒。但不懂事的我心里的怨气却一直笼罩在我们父子之间的相处中,久久不愿散去。我还清楚的记得,自打我上高中,上大学,直到今天工作结婚,父亲就再也没有在我面前说过一句重话,哪怕是小小的“警告”。而更多的是商量和沟通。

  幸运的是,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岁月沧桑,愚昧无知的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他对于我特别的爱,一种超乎常人的爱。他的爱,无情中饱含深情,苛刻中充满呵护,粗糙中含着细腻,冰冷中不乏温暖。

  感谢父亲,感谢我这个让人既可敬又可恨的父亲。

  父亲戒烟

  父亲是从啥时间开始抽烟的,我不知道。但打我记事起,父亲抽烟就很凶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劝父亲戒烟。一来是我没想着在大人面前指手画脚。二来是我并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曾一段时间,我把抽烟当成体现男人味的一种标志或者象征。所以我一直盼着长大,长大也可以像父亲一样,像很多的叔叔大爷一样,潇洒的抽着过滤嘴,去小伙伴跟前炫耀。

  因为有这样的梦想,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便经不住几个大个子同学的诱惑,开始偷偷的吸烟。因为没有钱,很多情况下,只能是蹭烟抽,特别是当时深受欢迎、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喜珠牌香烟是我们的首选,它外面带着甜味的包装纸,时时吸引着我们的嗅觉,但每次抽完后,都要弄点茶叶放嘴里嚼嚼,以除烟味。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同学偷他父亲的老旱烟出去抽,居然抽晕了,等到清醒过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快下山了。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范围的扩大,我知道了吸烟的危害,加上少了同学的引诱,我也很少抽烟了。但我发现,父亲的烟瘾却越来越大了。有时间,那卷起来的旱烟卷一根接一根的抽,特别是在遇上难事的时候,父亲抽的更凶。一段时间,我看到父亲的手指头都被烟给熏黄了。后来从一些报纸上看到烟里含的尼古丁的危害后,我开始有了劝父亲戒烟的想法,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按理说不再是小屁孩了,在家里也有发言权了,所以我就联合姐姐向父亲下命令。看到我们懂事的样子,父亲也答应配合我们戒烟,于是我们从街上买来了麻子和葵花等替代品,让父亲在烟瘾上来时,用这些来消磨时间,父亲也按照我们的要求严格执行,硬着头皮撑着,这让我们有些欣慰和感动,对父亲戒烟充满了信心。

  可是就在将近一个月后,那天周末回家,我在屋子的墙后面发现了几根烟头,这让我有些纳闷,问母亲,说家里没人来啊,于是我一下子恼了,满脸怒气的跑到房间里质问父亲,那烟头是不是他抽的,为什么要骗我们,害得我们白替他高兴忙活了一阵子,而那时的父亲,坐在床边一声不肯,活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手足无措,任凭我向他大声怒吼,似乎我是老师,他是我的学生一样,静静地挨着批评,没有一点要反驳的意思。

  这时,母亲赶了过来,他的话让我们停止了对父亲的歇斯底里。母亲说,孩子,别喊了,你爸知道你们是好心,是对他好,他也很想配合你们把这烟戒掉,可他这已经将近三十年的烟瘾怎么能一下子就戒掉呢,依我看呀,他这辈子不可能了,你们就别再难为他了。再说,人家好多外前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爱好,闲了不是打麻将,就是下棋,或者玩个扑克、喝个酒之类的,你爸他啥都不会,就这一个嗜好,你就让他抽去吧!再说,每当遇上愁事难事的时候,他还能借着抽烟解解压,要不你让他咋办啊!

  听了母亲的话,我恍然大悟。是啊!父亲就这一个嗜好。如果你真让他把烟戒了,或许真比要了他的命还要痛苦啊。因为几十年来,父亲已经被烟给熏惯了,好像少了这口,他就会浑身不自在,甚至干起活来都会没精打采。有时候,我看他一边抽烟,一边干活儿,却一点儿不觉得累,一点儿不觉得辛苦,反而是越干越来劲。或许,抽烟已经成了父亲生活的一部分,对他来说,抽烟是仅次于吃饭的。

  其实,我知道,说抽烟是父亲的一个嗜好,那只是我们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父亲之所以难以戒掉,主要还是由于生活的压力太大,心中想的事太多,操的心太多。

  而要想父亲戒烟,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勇敢地接过父亲肩上那副沉重的担子,自己扛起来。

  作者简介:白俊明,笔名泾河石头。80后,甘肃泾川人。泾川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西王母文艺》责编。2011年开始文学创作。有作品见《经济日报》《银川日报》《银川晚报》《兰州晚报》《延安日报》《昌吉日报》《拉萨晚报》《北部湾晨报》《南昌晚报》《生活报》等报刊,诗歌获甘肃省第一届新一代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并入选《新诗精选300首》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