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唤醒沉睡的良田

2013年12月25日 来源:甘肃农民报 点击数:

  12月,笔者在泾川县党原乡永丰村看到,昔日杂乱密布着废旧庄子的沟壑地,通过实施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后,变成了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平整耕地。这是示范区最后一个实施项目,标志着该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

  2006年11月,泾川县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的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新模式。目前,示范区累计整理基本农田7.2万亩,新增耕地4781亩,新增的耕地全部补划为国家一级基本农田。

  永丰村村主任王忠义介绍,塬边沟壑区的430多亩耕地,是上世纪70年代人工整修的。近年来因为跑水、跑土、跑肥,早就成了村里的“撂荒”地。今年县上投资300多万元在村里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经土地整理,这些地变成了一级农田。同时复垦38处废旧庄子后,村里新增了130多亩集体土地。新增的集体土地,经村民大会商定,有些村重新分给村民补充耕地;有些村经土地流转发展产业;有些村经“占补平衡”申报,按规划和相关规定给村民划拨了新的宅基地。

  示范区项目的建设,成为该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使该县土地连续多年实现占补平衡,更让该县6个乡镇35个村1.72万户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项目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该县国土局工作人员说,“以前这些村子参差不齐、杂乱不堪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归并后的农村宅基地更加整齐划一。”

  党原乡丁寨村一组有片位于塬边的沟壑地,曾“残留”着十几户农民的废旧庄子。经高标准农田建设,县上把复垦的60多亩土地交回到村里,村里又分给农户。“曾经的‘边角料’,现在变成了‘聚宝盆’。”丁寨村村主任郭忠合说。如今,这十几户农民全部在村里的规划区建起了小康屋,在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里种玉米,亩均收入都达到了近1000元。

  除国家投资的六期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该县还集中水保、水利、农综、扶贫等部门涉农资金,在全县实施土地整理、配套水利工程、改造中低产田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3亿元,项目规模达15.91万亩。各乡镇、村也先后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治理“独庄村”和废旧宅基地,恢复了1.6万余亩耕地。

  在示范区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下,该县一级基本农田由2006年的6.5万亩增加到了目前的8.3万亩。“升级”后的土地,灌溉保证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75%,机械化耕作率达到了100%,生产能力提高了2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