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王秀成:泾州佛教圣地的奠基人—胡太后

2013年12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正史《魏书·北史》记载: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胡充华安定临泾(注:古址现泾川水泉寺村)人。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不寻常的女人。她曾二次临朝称制,先后达8年之久。他留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石窟硬件文化成了中国,乃止世界宝贵的财富。就是这样一位做出特殊贡献的女人,却由于生活在古代夫权社会中世俗对女人的偏见和不公正而抹黑了她的本来面目.现到了对他做出公正评价的时侯了。

  首先从佛教圣地泾州说起。泾州是胡太后的故乡泾州之治临泾城是他的出生地,她的祖父胡渊是北魏武始侯,河州刺史,父亲胡国珍为武始伯胡太后从小生活在官僚家庭。她幼年失去慈母皇甫氏,在父亲和姑姑带领下长大成人。由于生长在高贵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知书达礼,赋诗弹琴,击剑射箭,样样精通,才华横溢。作为一个女孩子,除此而外,她更有着令自已骄傲和令人羡慕的资本——婀娜的身姿,姣美的容颜。

  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这个机遇是她的姑姑为她创造的。胡氏的这位姑姑是个吃斋念佛的尼姑,在洛阳很有名气,对佛教经典很有研究。在宣武皇帝初年,就经常到宫中宣讲佛法,历时数年。和宫里人混熟了,她在宫中经常夸耀自己有个侄女,美貌绝伦,盖世无双。这话在宫中传开了,连宣武帝也听到了,于是元恪便下令,命胡氏进宫召见。一见,果如尼姑所言,宣武一见钟情,当即将胡氏封为“承华世妇”。

  胡充华凭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很快博得了元恪的宠爱,不久她就怀孕了,(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当时宣武帝已27岁年近中年。这之前于皇后和高皇后所生皇子均早夭,此时胡充华怀孕真使元恪喜出望外,他盼望胡氏能为他生下皇子。于是求佛保佑意在胡氏家乡安定修建一座寺院。嵩高山的嵩显禅寺就是在这样的背境下开工修建的。地址选在嵩高山(即高峰寺山),这里有胡氏祖坟地址应该是胡充华选定的。

  胡充华怀孕后朝廷敕建嵩显禅寺证明宣武帝对胡氏的重视。当时泾州刺史是奚康生,寺院是他主持修造的笫二年(公元510年)三月胡充华生下皇子元恪如愿以尝亲为皇子取名元诩,就是后来的孝明皇帝,胡氏为元恪生子立下大功,元恪感激她又授意在胡的家乡安定开凿佛窟,作为永久保存。这年四月即皇子出生一月泾洲刺史奚康生授旨监修南石窟寺,工程浩大南石窟计时为动工时间实际要历径数年才能完成。从以上时间关系中泾州佛教建置在宣武时就留下了胡太后的身影。胡太后是泾州兴佛的真正推动者。王母宫千佛洞的后期工程也是这个时期竣工的。另据考证宝宁寺也始建于北魏时。

  胡太后事佛受其姑姑影响,她在姑姑身边长大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虔诚信佛,对佛教径典颇为熟悉。胡太后相信佛法能减轻人的罪过。事佛成了她一生爱好。

  北魏兴佛,始于宣武帝元恪时,胡氏入宫,使两个佛教徒走到了一起,他们两人一唱一和,自公元508年初止515年初8年中,胡太后配合元恪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兴佛浪潮,佛寺.石窟遍地开花。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二月十三日宣武帝驾崩。六岁的皇太子元诩继位,其母胡太后临朝听政,开始了他女皇的政治生涯。她继丈夫兴佛事业,大力推进。宣武初年为祈求佛祖福给他已去世的父亲孝文帝元宏,曾下令在洛阳龙门山开凿两个佛龛,到胡太后执政,太后又下令另凿一龛,这些佛龛现仍存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始建于宣武时成于胡太后时代。

  熙平元年太后听政之初就下诏在崇训宫侧营建永宁寺,其后又为其生母建造了太上君寺,胡太后亲自主持修建了这两座金碧辉煌无与伦比的大寺院。至公元520年以后,北魏的佛寺达3万多座,僧尼人数达200万人。自佛教传至中国,这样宏大的佛寺佛窟其数量僧尼之多还是笫一次出现。

  熙平三年十月,胡太后遣使宋云等去西域取经,正光三年二月,宋云等取径170部返回洛阳,这是东汉明帝派使去西天取经以来的笫二次朝庭派使取经。为全国范围兴起的寺院提供了更丰富的佛经教材。胡太后还经常去各地寺院顶礼,模拜,当时的中国成了佛的时代。

  泾州的佛事活动。寺院,石窟大规模修建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境下形成的。

  泾州之所以成为陇塬佛教圣地除历史背境外,还有另一特殊原因,就是安定临泾(泾川)是胡太后的家乡,是孝明帝舅家。有了这个特殊的人缘关系。也就有了朝廷强劲支持。这是泾川在历史上成为佛教圣地的特定历史原因。

  从历史资料查知:胡太后执政期间,太后家乡泾州是太后亲人或亲信担任地方长官。永平二年至延昌四年她的亲信奚康生在泾州任刺史,他是佛教徒,在泾期间秉太后旨意建寺开窟在泾川留有佛教文化遗产。之后太后又按排堂弟胡宁任泾州刺史。胡宁是胡国珍兄子。胡宁之后又遣弟胡虔(字僧敬)任泾州刺史。这几任刺史都是太后的追随者。太后在朝兴佛,他们在泾州呼应促成了陇塬佛教圣地——泾州。

  泾州北魏时统六郡,领十七县,地域包括平凉,庆阳,宁夏华家岭以东地区。自汉以来为长安西北大门,陇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胡太后时又成佛教中心地。北魏泾州之繁荣可想而知。

  据《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记载:太后性聪悟,多才艺临政亲揽万机,手笔断决。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是真正女皇。她在神龟元年和二年先后二次荣归故乡------安定临泾。笫一次是神龟元年四月下旬为父亲胡国珍送葬,并在安定临泾为父亲操办了隆重的国葬大奠。笫二次是父亲去世一年后率部分官员回安定祭奠父亲(时间神龟二年九月)她先登上安定嵩高山(高峰寺山),随后又登鸡头山,(注;鸡头山即崆峒山古称),她每到一地都忘不了顶礼拜佛。她的这些举动就是对兴佛的推动。泾川的百里佛教石窟主体就是在太后时代形成的。此后的各朝代在这个基础上又有新的添置。

  新中国在唐大云寺遗址先后两次出土佛骨舍利。一次是1964年佛骨舍利石函.及金银棺在原址出土。另一次是2013年5月8日又出土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5月8日)窖藏佛骨舍利二千多粒。这两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人。佛骨舍利的出土是盛世之兆。证明泾川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泾川在古代是佛教圣地是历史和考证的定论。而这一佛教圣地的奠基人就是泾川藉的胡太后。

  胡太后遍布北方的佛教建置,由于时光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幸存于世的只能是一部分。二千年七、八月泾川县公职人员王秀成、杜裕民两人自告奋勇徒步爬涉,对分布在泾河两岸山脚沙质岩层的北魏以来的佛教石窟进行了全面普查。王秀成编绘了《泾川佛教百里石窟长廊地理位置图》一册。撰写论文资料五篇。杜裕民绘画了《泾川百里佛教石窟长廊画卷》一幅。并撰写《泾川佛教研究》专著二册。为泾川旅游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依据。

  按胡太后旨意建置的泾川古代佛教石窟遗存规模宏大。主要分布在古丝绸之路,泾河两岸山脚沙质岩石上。西起王母宫山石窟,东止泾明乡太山寺,南北全行程约百里。现存石窟总数512孔。从现场分析耒看,由于河床上升及修路渠等原因毁埋石窟约在百分之十以上,现存不足百分之九十。

  石窟大体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为佛像窟,另一种是僧房窟。泾河北石窟262孔佛像窟占232孔僧房窟30孔。泾河南石窟250孔僧房窟较多,计196孔佛像窟54孔泾河北佛像窟较多且集中连片。以南石窟为中心,东西两侧有大量佛像窟并有七处璧画墙和露天浮雕墙面石胎可辩。泾河南僧房窟较多且集中,蒋家桥南有大片南石窟寺僧房。罗汉洞青霄洞东西两侧僧房窟多达近200孔。王母宫山石窟寺,南石窟寺。清霄洞石窟寺为石窟长廊的三大主窟。其中南石窟寺和王母宫石窟内有精美造像。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罗汉洞请霄洞石窟寺原本极其精美的高浮雕塑和壁画,文革中遭毁。现无人管护。丈八寺,千佛岨太山寺石窟造像风化严重。

  罗汉洞石窟集中连片,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急待政府后做出规划恢复原貌以供旅游。

  泾川佛教石窟的普查与发现: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它的文物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无法估量。

  2013年十月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前来平凉市拍摄,题为“西北望崆峒”的专题片王秀成、杜裕民参加了拍摄,纪录了二千年七、八月王、杜两人普查石窟长廊的真实情况。这是真实的纪录.权威的认定。

  胡太后为家乡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百里佛教石窟长廊。但在近代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挽救它似乎亡羊补牢,但也是良心上的弥补。值得一提的是蒋家坪和何家坪民众世世代代保护南石窟寺,至今南石窟寺佛像保存完好。他们是有功劳的。胡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杰出的女性,秦始皇筑长城,隋炀帝开运河,胡太后凿佛窟,虽然都有劳民伤财之过,但都留下了历史文化遗产,其历史考古价值和现实旅游价值都是超越时空的。

  泾川是西王母故里。胡太后是西王母的传人,是泾川人的骄傲。泾川人有责任在她的故乡------泾川古安定临泾遗址(注:现泾川水泉寺村)给她修祠、塑金身,来祭奠她,以报答她对家乡的厚爱。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