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文化大院: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2013年12月2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近段时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门的大力助推下,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大院,在泾川县的乡间村头涌现出来。文化大院,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农村文化艺术气息,更成为农民艺术的展示平台。村史展示、民俗沿袭、娱乐休闲、谈天说地……文化大院,像一块块磁铁,把农村群众的心紧紧地吸了过来,让大家体会到一种被文化包裹、浸润的幸福感。

  全省“乡村舞台”建设近日正式启动。我市首批文化大院示范点的成功实践,为今后“乡村舞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硬件软件双提升,把文化大院办到百姓心坎里

  “以前我们没什么文化生活,日子过得很单调。”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村民康有发说。

  如今再看泾川县示范点的文化大院,光景已大不相同:白天可以去农家书屋看书,下棋,或在农家乐尝鲜,晚上可以到文化大院听大戏、跳跳舞,打打篮球,多姿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越来越有“时髦味儿”。

  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契机,我市确定在泾川县党原乡坷老村、汭丰乡郑家沟村、玉都镇康家村、王村镇二十里铺村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示范点,并依此向全市推开。

  “我们要建的农村文化大院,不同于过去锻炼、看演出的场所,而是集讲堂、文体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农民精神家园。”泾川县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主要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农耕文化馆、体育健身器材等场地和设施,满足农民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体活动等功能需求,并建立文化大讲堂,开展道德教育、文化系列讲座等。

  在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文化大院里,村民郑玉兰和几位养殖大户在农家书屋里钻研养殖技术,一些中小学生不时来借阅《新概念作文》、《百科全书》、四大名著等图书,老人们则聚在老年活动中心收看戏曲节目。

  郑家沟村文化干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把文化大院建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我们共筹资17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还筹资4829元购置了音响、支架、板胡、边鼓、大锣、铜钹、唢呐、笛子、二胡、小锣、棒鼓等乐器,主要是为了满足村里喜欢戏曲的村民。

  建好了场地,完善了硬件,泾川县又着力丰富和提升文化大院的内涵、品位。

  在二十里铺村,一幅幅图文并茂、表现方式独特的“新二十四孝图”文化墙吸引着不少群众驻足观赏。墙上绘有尊老、敬老、爱老的新经典二十四孝故事,还写有相关标语和文字,成为二十里铺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十四孝文化墙在扮靓新农村、优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凡事都有个主题,咱村文化大院的主题就是‘孝文化’,让孝顺成为村风。”王村镇二十里铺村村干部说,“家和万事兴,人人当孝子。”村里的“二十四孝”文化墙建起来了,人人路过都看上两眼,“潜移默化的,就记到心里去了。”

  搞文化大院,二十里铺村这些年投入也不少,“农家乐吃饭,运动场锻炼,垂钓池休闲,采摘园体验,博物馆溯源”是二十里铺村的文化发展理念,几年来,该村先后建成了村铺广场和集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桌和各类健身器材为一体的运动场。招商引资75万元,建办了4座农家乐大院、2座标准化垂钓比赛池和1处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同时还制作了王村方言、吴焕先“四坡战斗”、泾川古八景之一百泉漱玉、王村现代名人“王村三山”、神秘的完颜部落等为主题的四面展牌,对村庄历史、村落文脉进行重新梳理、挖掘。

  小小二十里铺村,文化深深植根于斯,村民人心思上,百姓安居乐业,村里蔬菜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文化红火了,让村民的日子五彩斑斓。

  草根明星涌现,乡土文化活动接地气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在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文化大院宽阔的篮球场上,一群返乡务工青年和本村中学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现场被前来观看的村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农闲了,有空放松一下了,现在物质生活好了,就想着怎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这不,一听到这里有响动,我在家就待不住了。打打篮球,活动活动身体。我还是我们村有名的体育明星呢,每次比赛,哪个队都争着要我当主力。”村民康喜乐不无骄傲地说。

  杨森林是党原乡坷老村自乐班的负责人。“年轻时忙挣钱,老了啥也不图,就图个热闹。村里的文化大院建好以后,我一定得组建一个自乐班,要把这么好的场地利用起来。”去年4月,杨森林把30多位爱好秦腔的退休干部和群众组织起来,在文化大院里开展演出活动。“到今年11月底,我们已经演了30多场了。别小看我们的自乐班,那可是“明星”云集,好多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来找我要人。”

  这些来自民间的草根“明星”,或说或唱或吹或弹,用新编秦腔、顺口溜、快板、小品等群众喜欢的乡土文艺形式,进行“中国梦”等主题宣讲,给村民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将弘礼崇德思想作了传播。

  在坷老村村民杨志毅看来,文化大院里不仅仅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还有更大的功能呢。“从家庭和睦到邻里团结,文化大院都能发挥了作用,最明显的变化是有了文化大院之后,家庭和睦了,邻里纠纷少了,参与赌博的人基本没有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文化大院的“和谐”作用,杨志毅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我们村的一户人家,过去婆媳关系不和,分开住。自从婆婆媳妇都在文化大院跳舞锻炼之后,不但和好了,住到一起,还搞起了养殖,日子过得比以往好多了。

  “文化大院好比是一个磁场,把村民都吸引到一块儿,爱上有文化的生活,人心自然就凝聚起来了。农民群众通过农家文化大院的文艺表演受到了教育,通过农家书屋学习到实用技术、通过远程教育获知最新的致富信息,这些都加快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步伐。”玉都镇康家村村支书康广生说。

  弥补管理空缺,基层文化有“管家”

  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示范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得到了改善,文化大院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与此同时,文化人才供需不足特别是基层难以吸引专业文化人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必须有文化管理队伍,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空缺补起来。泾川县各示范点清醒意识到了这一点,各村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牵头,分管领导负责,文化专干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具体办理的乡村文化大院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致富能人、民间文化艺术家组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委员会,具体负责对村文化大院活动的开展进行协调指导。在大学生村官或“三支一扶”岗位中设立了文化专干,专门负责各村的文化活动组织及策划。吸收社会人才资源,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是泾川县为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空缺而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各个示点村不断吸收文化爱好者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较好地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不足。

  结合村情实际,各村还讨论制订了《农村文化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使文化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据悉,今年11月2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正式启动。根据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我省将努力用5年时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相对稳定、10人左右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形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而平凉市在示点村建设的文化大院,使下一步“乡村舞台”建设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市委宣传部领导表示,“乡村舞台”建设活动是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平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载体。今后将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全市各个乡村建设“乡村舞台”,并把“乡村舞台”办得有声有色,使它成为老百姓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依托,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引领村民富裕的重要手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