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一名退休教师的“仿真花梦”

2013年11月0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今年71岁的雷鸣春是泾川一中的退休教师。

  前些日子,在泾川一中教师楼下见到雷老师时,他正在自己种有近20种蔬菜的菜园前做着一盆“干骨梅”,菜园地原是一排库房前被荒置的空地,如今已是绿油油的一片菜地。雷老师戴着眼镜,人很清瘦,但精神矍铄。雷老师利用自己的专长,变废为宝,编制着自己的仿真花事业梦。

  和雷老师攀谈,雷老师说他从小就爱好做灯笼等纸活,教学时喜欢上了制作仿真花,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和摸索,现能做出牡丹花、月季花和梅花等20多个花型。他的仿真花“干骨梅”做得惟妙惟肖,堪称一绝。他说,他喜欢画家笔下的“干骨梅”,但是平面的“干骨梅”没有立体感,结合仿真花的制作方法,他用铁丝、废纸、牛皮纸和丝网等材料为料,用自制糨糊粘出“形”,再通过手工绘画,终于摸索做出了比较逼真的“干骨梅”,学校里的许多教师和学生还曾跟着他学。

  2000年,雷老师退休了,但他闲不住。为使自己老有所乐,他热衷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许多的象棋、广场舞、走访群众等活动都有他的身影。社区更多的人认识了他,知道他是个“手艺”人。同时,因为有了更多时间,他开始系统的学习、摸索和创新起各式灯笼、仿真花等民间艺术品的制作工艺,制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在社区“活动”的时间久了,雷老师的手艺受到了街道办和社区领导的注意。2009年,泾川县南街社区鼓励他带头做仿真花产业,带动社区居民就业和增收致富。为此,他在社区举办了为期3天的手工花制作培训班,将他的手艺毫无保留的“传”给了52名下岗女工,并带着女工们把制作的仿真花等工艺品推向了市场。

  2012年9月,雷老师的仿真花作品代表泾川县民间工艺品,参展了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受到了平凉市委书记陈伟等领导地称赞。同时,在他培养的学员中,社区居民张霞学到了一手制作面塑、仿真花的好手艺,并开办了面塑门市部,除了自制自销,还积极代销其他学员的工艺品;她的第一组作品就买到了360元,月收入在6000多元,还被平凉市文化局授予了“民间女艺人,平凉女能人”称号。

  “目前,‘干骨梅’的制作工艺在平凉市内乃至全国来说,都是惟一的、首创的,它的制作程序比较简单,但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领悟和摸索,做好很难,所以市场上的价格也比较高。”雷老师说,如果有人想学,他会把自己掌握的仿真花工艺“免费”传授出去;有合适的机会,他会带头做成产业。

  在雷老师的菜地里,他带着记者看了他四处收集的30多个“龙爪”,即形似梅枝状的树根和槐树枝。他说,在他制作的仿真花中,他对梅花是情有独钟的。制作一盆小型的“干骨梅”,一个人需要3天时间,按照市场上的劳动力成本计算,市场价格在300元以上,是朋友之间互赠的好“礼品”。老雷设想,产业化制作,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做成带电发光的,则更受欢迎;另外,大型的“干骨梅”,市场价格在万元以上,是酒店大厅、会议室等场所里理想的摆放物品。

  在雷老师带动下,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了仿真花制作的队伍,泾川县也成立了仿真花协会,雷老师担任会长,他的仿真花正在逐步进入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