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2013年10月10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追逐绿色梦想

——泾川县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工作纪实

  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泾川城乡,如游绿色画廊,满目皆绿。一座座绿树掩映的新农村竞相崛起,一层层如锦如缎的梯田沿着山势延展开来,可以说处处有景,景色如画。多年来,泾川人修整梯田,植树造林,年复一年,在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立县这条赛道上展开了“接力赛”,终于将一个绿色秀美的新泾川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跑田”变成“三保田”

  “如今,路修宽了,拖拉机也能开到地里来,6亩多大的地块,一会儿的工夫就耕完了。”正在耕地的农机手张麦有这样对记者说。

  8月29日,记者来到泾川县高平镇高平村、三家村梯田建设现场,六台大型拖拉机来回穿梭,农民们顶着烈日培土、修整田埂,干得热火朝天。高平镇三家村村支书吕举良说,这天投入的劳力500多人,全镇在这里搞“大会战”。今年,该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梯田建设工程为这两个村群众带来了希望,3月初,这两个村上发动群众倒顺地茬、调整地块,水保部门抓技术,农发办抓项目,乡镇抓产业,一场梯田、道路、产业、技术综合开发建设大会战在这两个村全面展开,至目前2300亩梯田、31公里生产道路全面建成。

  “以前我们这里的地是典型的‘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今年整修后,就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吕举良说,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地修平,把路修通,种庄稼就方便多了,机械能直接开到地头,也省力气了。

  老百姓所想的,就是政府要干的。泾川县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大县,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县区之一。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生态,该县举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水土保持攻坚战。

  水土保持,梯田建设先行。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梯田建设,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梯田精品示范工程,该县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机制,并坚持领导负责、施工机械、技术服务、安全监管、工程公示“五到位”的原则;为了确保梯田建设的质量,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标准,使每一块梯田达到地块平整、地埂坚实、田路配套。近年来,全县兴修水平梯田67.32万亩,配套修建生产道路814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4.7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82.4%。“三跑田”变成“三保田”,该县的粮食总产量也由1952年的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6.7万吨。

  小流域关乎“大民生”

  9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泾川县城关镇合志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现场,只见宽阔平整的生产道路通到山下,800多亩的防护林像一张网撒开,半山腰上的农民也通上了电和水……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曾是自然灾害频繁、群众生活困难的小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合志沟流域变了大模样。今年,该县依托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在该流域治理的基础上,按照山、水、田、林、路、村“全配套”,为合志沟通了自来水、电和路,极大改善了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前就一条小路,买东西要走到县城、吃水得用担挑回家,现在好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居住在半山腰农民吴晓峰说。 

  年复一年的治理,使得泾川的小流域面貌一新。泾川县按照“塬面条田林网化、塬坡梯田林果化、沟壑林草郁闭化、沟底库坝川台化、资源开发效益化”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陆续建成了田家沟、茜家沟、三合沟、崖窑沟、官山沟、凤凰沟等一大批精品示范小流域,全县重点治理小流域19条,治理面积724.1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的达到12条383.66平方公里。

  “通过重点小流域治理,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实现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泾川县水保局局长孙永东说。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也给泾川人民带来了福祉,全县境内年均蒸发量减少171毫米,湿润度提高了16.5%,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1.6%。

  黄土地上崛起“绿色产业”

  坐拥丰富的水土资源,泾川选择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大力发展果品、草畜、蔬菜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0多年前,田家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在沟内只住着一户人家,如今的田家沟已今非昔比,成为泾川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和田家沟一样由荒山秃岭“华丽转身”为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还有官山沟水土保持综合示范点。9月5日,当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层峦叠翠,鲜花盛开,不远处的树林中鸟鸣声声,仿佛来到了一个天然“氧吧”。

  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开发有机结合,泾川县实现了由生态治理向产业开发、由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变。全县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达10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

  途经高太路,沿太平乡三星村一路走去,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油松成为引人注目的风景。“我打算在这片梯田里栽植香花槐、油松和山杏树嫁接红叶李,4年以后,收益能达到200万元左右。”这片育苗基地的主人高昱萍告诉记者,“今年县上在城关——太平甘家沟流域修建了梯田,配套修建了涝池、水窖,我承包了700亩发展育苗产业;还准备把山下的荒坡治理一下,种植紫花苜蓿,把林下养殖搞起来。”如今,高昱萍已经在泾明、罗汉洞、王村等乡镇建有育苗基地1200亩,年收入达到30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育苗大王”。

  据介绍,近年来,泾川县结合梯田建设和流域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对闲置、荒芜土地进行梯田改造,发展壮大支柱产业,鼓励以“家庭农场”和“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梯田后续产业,在全县形成了以“生态型林果业、商品型草畜业、经济型生态农业、水保型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水土保持产业开发新模式,去年,全县果品总产值7.6亿元,畜牧业总收入3.62亿元,蔬菜总收入2.3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