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南石窟寺 >> 正文内容

南石窟寺简介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俗称东方洞,位于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绿树环绕,景色秀丽。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造型宏伟。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侍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北魏风格。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雕刻简练概括,线条生动流畅,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余4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其风格与北石窟寺极为相似,故称姊妹窟。窟外崖壁上有小龛10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   

  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与庆阳的北石窟寺合称姊妹窟,是古丝路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南石窟寺共有5个石窟,现在只有主窟和一个副窟开放给游客参观。开放的达个副窟是南石窟寺仅存的一个百佛像的副窟,始建于清朝,里面大部分的佛像已经被毁坏。其实南石窟寺的副窟很多,外面山坡上的那些洞内都曾经有过石像。但是由于当地农民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把这些洞窟当作积粮的山洞,并把里面的石像全部毁掉,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南石窟寺的主窟非常奇特。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大厅三壁耸立着7尊高达2米多的佛像,两旁共有13座胁侍菩萨,每一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栩如生。

  这些大佛神态慈祥,身体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比迫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宗教的肃穆庄严。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一般寺庙洞窟中,我们看到如来佛和他的胁持菩萨的姿势,或坐或站,各不相同。而这里的如来佛和胁持的姿势则都是站立的姿势,似乎象征了众生平等的佛法本旨。窟顶则是各种浮雕,其内容是诸加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

  站在石窟中央,开凿者的匠心和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人再一次深深震撼,也不禁为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东7.5公里,泾河北岸的崖壁上。据“南石窟碑”记载,具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距今1400余年。南石窟寺与甘肃庆阳北石窟寺系同一时期开凿,均为北魏泾州剌史奚康生所造,被誉为“南北石窟双明珠”。南石窟寺现存石龛5个,惟一、四窟有造像。一号窟是主窟,窟门两旁开有方龛于壁岩之上。窟高13米,长17米,宽24米,呈长方形。窟顶为复斗型,结构独特,造型宏伟,门上设明窗。入窟门,迎面三壁围站着高6米的七尊佛像。这种七佛一堂排列格式,在国内大石窟中均未有见。七佛头、手大于正常比例,体型较肥矮,朴实健壮,呈北方民族气魄。佛像高鼻大耳,面部丰满,表情慈祥,形态淳厚,神情肃穆,居高临下,俯览众生。七佛间雕有胁侍菩萨十三尊,仪态秀曼,婷婷玉立。窟顶还雕有传教故事,描绘释迦牟尼自诞生至出家的情节,造型生动,颇有生活情趣,是一件艺术珍品。四号窟为唐代开凿,洞窟为5平方米,呈方形,泥塑造像,正中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两侧壁画有十八罗汉、六力士、八大菩萨形象。南石窟代表着中国佛教石窟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先后将南石窟公布为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门票:10元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