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三>

2013年08月03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王母宫石窟寺

  图1:这不是国画,不是油画,不是模型、舞美,是一件大自然造就的无价的自然艺术、艺术自然遗产,更是一座世界上著名的山—回山,俗称王母宫山、宫山,因西王母祖庙在山颠。山头的鼻孔处,有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年前后)开凿的佛教石窟,因山叫王母宫山,石窟在其中,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填报人取山名写了王母宫石窟,省上也批准为王母宫石窟,改不过来了。其实,石窟是佛教,西王母是戎族首领和道教女神,石窟与王母宫没有历史、宗教、学术关系。但佛、道都选准此山,足见此山之灵,之可遇而不可求。山头上嵌的阁楼,建于清代之前,是石窟所在之标志,如敦煌九层楼。左手金门处,是回屋,有“回中降西王母处”题刻和浮雕。金门东是左公柳,左崇棠所植,2012年刮大风已吹折。树后是上王母宫山的一天门。回山,因秦时有回中宫,汉时有回中道途经此山,也因西王母俗姓杨名回,西王母文化遗存集中地区称回地,泾川处于回地中部,称回中,此山也叫回中山、回山。李延福 摄

  图2:回山连着崆峒山,崆峒山连着陇山,陇山连着祁连山,祁连山连着昆仑。其实,昆仑万山在新、蒙、藏、青、宁、甘、陕直至四川邛崃山之间。回山是昆仑的一个入口或出口,如此而已。此山脉延伸至泾川,停下了,不再东进,石窟选在山头的鼻孔位置,是大智慧之选择。山脉停下后,泾河(北)、汭河(南)在山前相汇成泾河,至泾阳入渭河再入黄河。泾河川在回山以东段,是一河二塬,即南塬、北塬。泾河是一、二塬是二。到回山后,因二河相汇,在南北塬之间有了中原,即上了王母宫山后向西行至崇信柏树一带的塬叫中塬,二塬变成了三塬,是三,这是造化用山水演译中国文化之根柢,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世界、生命起源的解释。回山如鱼,泾汭二河也如鱼。昼夜之间,二河与一山分别组成阴阳鱼,四周来的海内外每个人,是八卦的符号,来来去去,天天变化,来此山寻到的运气,因时间、人气变化而一直变化。因此,一山二河是立体的太极图,这在航拍的照片上,更能明晰其景。这么难得的一座山,高僧大德选择在山之鼻孔处、二水相汇间开石窟,不仅是智慧至高,而是视此景如鹿野苑,此河如恒河。图中右手塬即北塬,左手塬即南塬,山顶是中塬。右为汭河桥,左为七彩桥。李延福 摄

  图3:回山泾汭图,右是312国道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左为汭河大桥,建于上世纪初。后重建。李延福 摄

  图4:王母宫石窟寺,清乾隆《泾州志》称大佛洞。2006年5月25日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这是依历史上原样复原的王母宫石窟文管所大门。王母宮石窟寺是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第一窟,以“丝绸之路传入了佛教,凿在路旁石头上的佛窟是丝绸之路的物质证明”论﹐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现存最大的丝绸之路地上遗址,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百里“原生形态的丝绸之路”﹐是以丝绸之路为整体待申报的世界遗产。泾川佛教石窟文化灿烂夺目,泾河两岸的“百里石窟长廊”,记录了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原创历史形态、原创文化形态,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太平盛景、人文奇观,有“石窟之祖” 、“凿在路旁石头上的百里丝绸之路里程碑”之价值。泾川之所以有如此罕见的佛教石窟遗产,因为泾川(古泾州) 长时期是西来文化进入中原,华夏文化西出域外的磨合地,消化、休整、适应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