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寻根专栏>安定堂『梁姓』 >> 正文内容

赵毅《乌氏》诗解读

2013年07月06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乌氏》诗/赵毅  

  王者已去

  留下无限的远和近、虚和无

  一拨拨小麦、玉米的顺从和抵抗

  一垅垅塬地的隐忍和奔放

  朝圣路上雁阵的苍茫

  还有酒杯一样的举起又放下的麻雀

  开始接受新的检阅和品尝 

  

  太阳湖畔,顺着芦花飞去的方向

  诸神在聚居/那些伏在草尘的耳朵,在低处

  总会听到雨水纷至沓来

  以及叩门进去的声音”   

  乌氏是汉代的一个县名,住所大致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乡。乌氏县的起源,也许早先就是一个氏族酋长首领的姓氏,也许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地主、万元户、总经理之类的名人的姓氏,这人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拓展起了一个比较大的部落,于是才有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乌氏县。当然,这其中的名人效应是必不可少的成为成就这个县的关键环节之一。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王者已去/留下无限的远和近、虚和无”,这远与近、虚与无可以说是遥远的和眼前的部落酋长们种种大大小小的恩怨,拟或是芸芸众生的家常便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被淘洗成虚与无了,闪现在眼前的是电影镜头般的“一拨拨小麦、玉米的顺从和抵抗/一垅垅塬地的隐忍和奔放/朝圣路上雁阵的苍茫/还有酒杯一样的举起又放下的麻雀/开始接受新的检阅和品尝”,这一些诗句透露出的信息是高清版的,内容相当丰富。高清与丰富在于:小麦与玉米的顺从与抵抗,就是普通老百姓对部落酋长的顺从与抵抗,是对大人物的顺从与抵抗,他们就像小麦与玉米一样既是隐忍的却也是奔放的,可以说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奔放,却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首隐忍,面对领导、面对酋长他们怀着复杂的朝圣般的心情,规矩的像雁阵那样整齐地排列却又显得那样的苍茫,这苍茫透露出一种千般的沧桑和万种的无奈,于是在高举酒怀中祝贺新酋长的上任,但是他们的心情却像麻雀一样的胆怯,他们开始接受新的检阅和品尝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是新的乌氏带来的。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都是必须的。

  “太阳湖畔,顺着芦花飞去的方向/诸神在聚居/那些伏在草尘的耳朵,在低处/总会听到雨水纷至沓来/以及叩门进去的声音”,诸神聚居,那是逝去的前乌氏首领门聚居在一起了,或者直白一点地说,那只是一些一眼望不尽的坟堆了。而那些伏在草尘的耳朵,是一代代卑微的臣民们,他们伏在草尘,他们如同草尘,他们甚至连眼睛都用不上,因为他们是奴隶,所以就连用眼睛看的权利也没有,所以他们只能用、也只有耳朵是可以随意倾听的,他们听到的当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雨水纷至沓来,他们听到的更多的是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活生生的现实版大王们更迭的正剧。你听,新上任的乌氏大人端坐大堂,远方来的客人轻轻地叩响了大门,轻轻地走进去拜见乌氏。

  这就是诗人笔下的乌氏。是乌氏县,是乌氏首领,是乌氏人民的真实写照。

  连我自己也感觉到好笑,赵毅写诗时绝对不会像我这样条分缕析地考虑了这么多的意象才下笔的,我认定赵毅这家伙绝对是写诗的天才,他在两千年前陈迹斑斑的生活乱麻中一眼就找出了几根可用的线头,手两一搂就编成了美丽的诗图。唐代诗人温庭筠手八叉就能写成一首八韵的诗,以今证古,可见古人之言不虚啊。赵毅了不起。我可以肯定地说,赵毅写成的诗篇连他自己都吃惊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写得这么深遂,写得这么形象。他怎么就看到了两千年前乌氏的真实生活图景,他怎么就能准确地描绘出乌氏的现实生活图。而且还折射出现实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我们从这首诗中能以古知今、以古识今啊。

  如果叫我创作一首《荆氏》或《崆峒氏》的诗,我该怎么写呢?赵毅的《乌氏》诗在前头,有学习的模范,但是却无摸仿的余地。但是至少,关于地名诗,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写得这样成功。

  赵毅的诗不一定适合朗诵,但是却是质感上乘的诗篇,耐得住反复欣赏,可以用深刻来代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