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孙伟:泾水缘

2013年07月03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我常常回首。常常在夜里想到一片美丽的牧场,思念是故乡的鞭儿,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牧我的梦想。

  远方的泾河川,她给了我一身精骨,让我足以承受人生的成功与失败,让我在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继续燃烧他们未完成的梦想。

  1.西王母的断想

  西王母宫坐落在泾川县城的回中山上。脚下是312国道,旁边是汭河和泾河。

  夏天,山上苍翠的蒿草、松柏映衬着山下的石碑、石雕、佛堂,显得格外肃穆。晚上,山顶的油灯长明,巨钟不语。

  黄昏的芮河大桥沉寂了一切使人心悸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桥下“鼓鼓鼓鼓”的蛙声,扑面而来的麦香,桥下“汩汩”唱着舒伯特小夜曲的流水。

  前几天下过雨,水面很高,水流很快,站在有些鬼魅的路灯的光晕里,想伸手摸摸河水的额头,又怕被这光晕推下水去。心悸被湿漉漉的玉米花香抚平。

  夜温很高,站在桥上时,闭了眼,想飞。

  我浸在这温柔的夜里,有些醉了,然而,三三两两的恋人们、出来纳凉的城市闲人们也来了,密密地向我这儿压来了,有些扫兴,转身向更幽暗处去了。

  我的眼球一下子被从山上泻下的绿吸引住了,虽然是黄昏,但此刻的王母宫更绿更深沉了,我突然有些激动:这就是我日日所见的王母宫山吗?

  在走向王母宫山的斜坡上,我突然想找一些关于王母宫山的历史出来。然而,白日里所见但从来没有留心看的那些冰心、李宗仁等题了词的碑,以及各朝各代本地武举、状元们的壁刻早已看不清了。惟有稍大一点的周穆王的题词“题西王母行宫”在模糊的灯光下还可以看清一点。

  此刻,我确实有些惭愧。对西王母的历史或传说,知道的只是只言片语。但夸父峰、瑶池、西王母的石刻的存在,作为一个泾川人,我嗅到了一些历史的霉味,仿佛是暗示在这里曾经演绎了一场宏大的爱情悲剧。

  西王母宫顶的巨钟,正与远在灵台边界的夸父峰遥遥相对。为什么夸父要在泾川坐下两道川,倒出鞋里的沙成了夸父峰;为什么每年古历三月二十有西王母庙会,总要提起夸父,这一切仿佛是预言了夸父追日并不是他的目的,而地理学家推测,在远古的四川有一个古湖,而后来不明原因就消失了,据说,夸父跑了很多路,很渴,最后死在东海边上。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在说明:夸父在泾川和西王母发生过什么。这一切似乎很悲壮、仿佛是为了西王母。

  西王母放着好好的天宫不住,怎么就偏偏住在了一被黄土包围了的西部小城了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那一幅幅场景蛇一样地窜出来和我纠缠。

  西王母离开蓬莱阁,成为王母娘娘,就把她说过的话全都忘了。到泾川游玩时,看到满头大汗的夸父,她羞愧着,悄悄离开,是她嫁给玉帝;又是她面对夸父的求爱而信口开河的答应说:如果夸父追上太阳,她就嫁给他。夸父此后,奋力奔跑,喝完了四川古海的水,却没能留的住自己的爱情。

  此后,便是西王母久久的忏悔和被贬谪泾川的命运。

  站在山顶上时,夜已经深了,深蓝色的夜空、挂在头顶的金黄圆月、东方吐着的鱼肚白和这静穆的山峦,包着我,我不敢动,恐怕惊了这刚出阁的少女般的山神。惟有远处的村庄里,时不时传来催孩子上学的家长的尖叫声、孩子的哭喊声;以及城里高楼上一两盏三四盏的灯亮了又熄灭的忽暗忽明。在泾川的河滩上幽灵般蹿来蹿去,然后,在关中的黄河拐弯处,汇入中国文明的血液。

  沸腾历史,穿梭的文明。西王母在我的梦中,化做一只紫蝴蝶。我看见她翩翩起舞,飞进中国历史,化作一行行小字,沉淀为一个个标点,然后,印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手纹。

  2.永远的完颜英雄

  走在梅花山上,陡然间听到了一个王朝自远而近的轰鸣,但突然又死寂了,我不明白这阳光灿烂的五月怎么会有这黑夜一般的寂静,是不是我的幻觉。

  然而,不是,原来,一代枭雄完颜氏把金国的英灵安放在这里了——泾川王村乡完颜祠,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我来时,正值他们的后代申报中国第五十七个少数民族——完颜族。到处是来来往往的人,外国的、中国的。我赶到时,他们独特的庙会已经接近尾声,只是一圈老人围着一只断了头的公鸡,跟着阴阳大师转着,唱着听不懂的歌。

  大老远,我就看见祠堂中堂上挂着一幅大的人物画。走近了,才知道是班驳的金朝皇帝的挂画,大约有24位,每一位都风格不同。

  金1125年建,1227年灭,那金代最后的韩王为什么会埋在王村,那其他九个王爷为什么也埋在这里了,成了九鼎梅花山?

  据说,这里曾经有个石洞,有三道机关。守卫着他们的灵魂不受打扰,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石洞和机关都看不见了。

  于是,我不甘心,翻过几道梁、忙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关于这些历史的任何蛛丝马迹,我有些沮丧。

  我怀着对历史的无奈,想离去。但顷刻间,我的思考定格在了这些老人身上了。

  老人们的所谓的舞蹈正在进行着。他们有点像印第安人:脸涂的很花、穿着很怪异的长衫。中间圈着的公鸡已经把地染红了,断气了。一串轰鸣的鞭炮之后,舞蹈结束了。我却惊奇的发现老人的眼里都含着泪。

  我震惊:800年的历史,不能消磨他们的民族之根。他们俨然一个个民族的守墓者。此刻,我才振奋了。完颜英雄们,你们安息吧!你们的身后,一群人为你们奔丧守孝,用生命捍卫着你们民族最后的一块领地。

  永远的完颜英雄!

  这悠悠的泾水承载着一些历史,放在泾川人手里,是一碗碗的豆腐脑、洋肉泡和小麦酥。然而,放在中国历史的甜品上,却是汹涌的中华文明。

  感念着泾水,感念着安放我灵魂的地方。

  面对历史我热血沸腾,面对泾河,我的眼里长含泪水。那里有我的家,那里有我的根!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