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平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2013年04月19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这一抽象的名词被具体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曲曲韵味深长的曲子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纸织画,是一个个色彩艳丽的马尾荷包……

   5000年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平凉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留存在这片热土上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道独特而璀璨的文明景观。留住这道景观,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遗存,正成为平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责任和使命。

   “很难想像没有保护和传承,它们的命运将会怎样?”

   作为平凉民间一度繁荣的地方戏曲,华亭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增加了民间的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已经形成的风格中,仍保留着原有的曲调。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一定规模的演出,使华亭曲子戏这一文化“余脉”在民间顽强地得到延续。

   华亭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唱腔属于联腔体,即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常用曲调有100个左右,以“前月调”、“背宫”曲牌开头,“月调尾”收场,其剧目全部是小折戏,它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它地方小戏中是绝无仅有的。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华亭县文化馆馆长郑平生说,目前全县有曲子戏演员1200多人。戏班子有104个,每个戏班从10多人到20多人不等(包括乐队),后续力量强劲。“很难想象没有保护和传承,像曲子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会怎样?”郑平生说。

   从政府到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社会公众,将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当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投入自己的力量。

   “不漏线索,不漏村镇,不漏种类”,从2004年开始,我市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在8年时间里,进行地毯式的挖掘和整理,不遗余力地保护民俗民间文化,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县两级保护体系,建立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随着我市非物质文化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那些留存在平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众多秘密,像一首首歌流传了下来。平凉有多少宝贝进入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至今年,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凉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时期,好消息纷至沓来———  

   以泾川县西王母信俗、庄浪县“高抬”、华亭曲子戏等为代表的3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灵台灯盏头戏、庄浪马尾编荷包、灵台皇甫谧针灸术、崆峒区春官歌演唱、平凉剪纸、平凉纸织画技艺、崆峒派武术、崇信陇东民歌、安口陶瓷制作技艺等21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陇东皮影、陇东地坑民宅、泾川完颜氏族文化、崆峒道教音乐、泾川百里石窟佛教艺术、古老的民间艺术一静宁傩舞、陇东民间艺术一仙鹤舞、陇东民间小戏“笑谈”、陇东窑洞、跑秧歌、崇信“跑旗”、庄浪木雕、南湖眉户、静宁刺绣、泾川剪纸及民间传说、民间文学、民间风俗、民间工艺等92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学俊等35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让珍贵的遗产不再凭借特殊‘保护’而存在”

   面对成绩,我们无法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市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后继乏人。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养等工作相当薄弱,资金、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年轻人对非遗缺乏热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非遗项目难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省级非遗项目庄浪“马尾编荷包”传承人陈香梅告诉记者,绣一个大的“马尾编荷包”要用半个月时间,只能卖到十五到二十元,挣不到啥钱,现在年轻人出去打工比这个挣钱多了,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学。”

   市文广局社文科工作人员说:“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今后会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全面普查,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资料库,制作项目文本,拍摄光碟,建立档案;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保护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之中。”

   然而,保护并非惟一的出路。当年青一代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走进档案室、博物馆、从“活态”变成历史记忆的危险。怎样才能让“非遗”不仅仅表演在舞台上,也不仅仅掌握在传承人手里?如何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凭借特殊“保护”而存在?平凉文化人发出这样的叩问。

   “产业化发展也是一条思路,我们要大力挖掘整理各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达到以开发促保护的目的。另外,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展示平凉传统优秀文化,使其融入民间文化和大众生活之中,成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进行文化交流的‘活态’的表现形式。如有条件,计划在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下,举办全国、全省民间文化博览会。”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说。

   “怎么强调非遗保护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剪纸艺人何霞说,它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保护非遗,就是牢牢守住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就是为了延续华夏文明的血脉,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