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晚霞撷朝露》 >> 正文内容

四、常平仓

2013年04月05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常平仓在隍庙背后,仓院是一块很大的空地。靠北边有一座仓神庙,庙前有一株古槐。仓神爷身穿大红绣花袍服,头戴黑色乌纱、五绺胡须,眉青目秀。一面站童子,一面站判官,墙壁上有图画。平时庙门虚掩不上锁,很少有人烧香。仓神庙西侧是仓库,一排十多间,东侧也有一排房子,里面没有装粮食。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军在这些房子里住过。常平仓是古代的国库,平时储存粮食,饥荒时赈济灾民。因为这所仓库在我外公家的隔壁,所以我经常到这里玩耍。记得有一年夏天收粮,农民们把粮食运到大院里,毛驴、手推车,粮食口袋和人都挤在一起,把一座大院挤得严严实实。每个门上都贴有盖着大红印章的封条,开仓时管理人员验过封条,高喊一声“起封!”然后才能把封条揭掉。工人们把仓门上的插板一块块地取下来,才能开始收粮。那时候收粮不用秤,是用斗量。仓库里的斗和民间的方斗不一样,是圆形的,形状如鼓,更像鼓形的坐墩。高约1尺,口径约8寸,现在估计能装20斤粮食。缴粮时农民把粮食送到仓房门口,经检验人员查验合格后,由两个人用斗量。这两个人都是赤身,只穿裤头,头上勒一条白布手巾,一人拿斗,一人手里拿一块一尺多长的厚木尺,拿斗的人把粮食装满后,拿尺子的人在斗口上用尺子一刮,斗里的粮食和斗口一样平了,拿尺子的人一边喊“一斗,”一边从管理人员桌子上的签筒里抽出一根签来,交完以后喊唱出来的数再和签数核对,无误后才记下准确数字。这种方法进展太慢,所以有些人缴粮等几天也缴不上。

  仓库的地板是用方木铺成的,高出地面二尺有余,板下是空的。常平仓库解放后仍在使用,大约1960年初迁往东门外的新仓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