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甘肃确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工作

2013年02月21日 来源:西部商报 点击数:

  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动员大会;组织各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单位全面对接总体方案,细化十三板块方案;将出版发行和印刷作为首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建立起适合我省的“6551”文化产业体系。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后,我省确定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省将建“6551”文化产业体系

  示范基地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保障实施“一把手”工程确保完成指标

  我省下一步将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动员部署传承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下一步重点工作,明确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工作任务。组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人员编制。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继续修改完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组织各市州和省直相关单位根据各地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与总体方案内容进行对接,进一步分解细化“十三板块”方案,启动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工程,把中央和省上对打造文化战略平台的顶层设计和思路措施落到实处。我省还将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制、外向型、高科技型等6个类型文化产业,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和印刷、广电影视和网络传输、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等5个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5个新兴产业,将出版发行和印刷作为首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建立起适合我省的“6551”文化产业体系。

  示范基地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将尽快向省委省政府呈报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截至目前,中宣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了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部认定了甘肃华源文化产业集团、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外,将按照“3341”项目工程要求,每个市县都要抓一个战略性的文化产业项目。要重点抓好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投资20.3亿元的嘉峪关关城保护、深圳华强集团在嘉峪关投资22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美国希尔顿国际集团(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超200亿元的临洮“太石水城”、国龙联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多亿元的国龙西部影视运营总部等重大项目,省上要进行追踪督察检测。

  强化保障实施“一把手”工程确保完成指标

  在强化保障方面,我省将加强政策保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上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各地要在投入、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放水养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文化企业家工程,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企业管理人才队伍;近期省上和市县要结合招商引资活动,有目的的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园区基地建设、影视制作、动漫网游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对全省文化长夜资源分布、存在状况展开详尽的普查,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跟踪机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奠定基础;围绕文化产业项目、资源、人才、企业等关键事项,建立完善的产业数据库;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统计月报制度,每月发布一次文化产业发展通报,切实发挥好服务决策的功能;按照行业类型,建立专业协会,加强联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今年,省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现在开始,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指标。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一期)

  文化事业

  1.全省石窟寺保护工程

  2.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3.古秦州、古凉州、古甘州、古沙洲保护与开发利用

  4.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出版中心

  5.甘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中心

  6.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

  7.甘肃文化传媒学院建设项目

  8.全省文化资源调查统计与分级分类管理

  9.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10.艺术精品打造工程

  文化产业

  1.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2.兰州文化科技融合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

  3.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

  4.中国西和乞巧旅游艺术节

  5.国际文化产业大会

  6.甘肃省文博会

  7.中国民间艺术节

  8.张芝奖全国书法大赛

  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

  10.中国国际鼓文化艺术节

  11.中国民歌艺术节

  12.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13.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

  14.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

  15.泾川大云寺文化产业园

  16.陇东民俗生态博览园

  17.《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工程

  18.甘肃高科技印刷园

  19.甘肃出版物流园

  20.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项目

  六大类型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五个优势产业

  资源型:依据我省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完成全省文化资源普查、分类、定级,制定重点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建立文化资源与市场对接的平台和渠道,加快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劳动密集型:要挖掘香包、刺绣、剪纸、砖雕、唐卡、彩陶、纸织画等民间工艺,利用富余劳动力,在农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

  复合型:加强文化与旅游、体育、金融、生态、地产、制造、设计、饮食、养生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庆阳、平凉开发农耕文化旅游项目,在山丹开发马文化体育项目等。

  非公有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快速成长,扶持文化个体户进行公司化改造,鼓励民间艺人设立艺术创作室,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

  外向型:推动《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目在国内外演出,支持省内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兼并,成为跨区域的文化战略投资者,发挥《读者》等外向型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内容产业走出去。

  高科技型:支持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快发展五个优势产业

  出版发行和印刷业:积极推动出版业态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实施文溯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等特色出版工程,努力做大甘版图书群、期刊群。发展文化商贸,推动图书发行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筹建集技术研发、印刷设计、设备维修、原辅材料供应为一体的西北地区印刷产业基地。确定出版发行和印刷业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首位产业,通过推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省新华书店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省新华印刷集团等措施,在短期内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文化旅游业:通过围绕周祖陵、伏羲庙等开发寻根游、祭祖游项目;围绕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开发系列化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加快开发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体验游等形成多层次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

  广播影视业:实施乡村银幕工程,在农村乡镇建设相对固定的数字电影放映场所,86个县基本实现县县有数字电影院。做大做优网络在线广播、交互式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

  演艺娱乐业:筹建甘肃演出院线,开发旅游演出市场,推出“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演出季,在主要景点积极打造实景演出,在民族地区积极打造民族风情演出。加快推进转制文艺院团“一院一场”建设任务。

  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业:按照公司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筹建民间民俗工艺品生产、销售公司和协会,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占用率。

  积极培育五个新兴产业

  文化创意:依托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快发展广告服务业。围绕城市建设和改造,加快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服务业、室内装饰设计服务业等。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产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专业设计服务。

  节庆会展:积极筹备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第六届甘肃省文博会。继续办好伏羲大典、庆阳农耕文化节等传统节会,争取每个市(州)都能举办一个省级以上的大型节会。

  数字内容:运用数字技术对我省文物、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古籍典籍、书刊等进行加工处理。加快实施敦煌莫高窟、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资源数据库等项目建设。

  动漫游戏:联合省内科研资源,搭建动漫公共技术平台。积极引进外省动漫企业,加快推进一批具有甘肃历史文化特色的系列动漫产品,扩大动漫服务外包规模。

  移动多媒体:支持省广电总台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等,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