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大云寺遗址惊现北朝隋唐佛像窖藏和宋代地宫

2013年01月23日 来源:甘肃平安网 点击数:

泾川大云寺全景

  甘肃泾川大云寺遗址惊现北朝隋唐佛像窖藏和宋代地宫,出土真金贴面佛头像

  2009年1月14日光明日报二版曾以图文形式报道过一则消息:“甘肃泾川大云寺博物馆一期工程竣工——为14颗佛祖舍利安家”。2012年12月31日在1964年曾出土过14颗佛祖舍利和金棺银椁、套函等文物的泾川大云寺遗址再次出土重要文物。

  当日中午,泾川县城关镇在修建道路时于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数十尊佛像窖藏,当即停止施工,立即报告县委县政府及县文物主管部门,并逐级向平凉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文物部门汇报。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先后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并对现场保护作了具体安排,确保文物安全。

  从发现现场和初步挖掘清理情况看,窖藏内造像自上而下呈层级型,总体呈南北向,窖坑边沿及土色向四方延伸,容积尚不清楚。窖藏内有石质立佛、坐佛、佛龛、佛座、菩萨、罗汉、释迦多宝说法造像碑、石莲花、经幢局部;以及陶法器、碑刻、佛身,有砖雕、简瓦、瓷片、砖瓦、高约30厘米的金冠菩萨头像等,最大的佛像为真金贴面头像高1.65米,最小的头像直径不足5厘米。造像质地有砂质岩、灰陶、青石灰、陶质泥塑等,部分佛像的衣褶和菩萨冠饰贴金,大多数有彩绘,雕刻刀法精细,造型精美,生动传神。

  2013年1月11日,在对窖藏佛像周围现场进行场地清理时,又发现1.6米高的佛像露头,疑为另一处佛像窖藏。在佛像窖藏东面、北面3至5米处共发现地宫2处,其中东面地宫一处33、3×33、3厘米的砖刻铭显示:“大宋大中祥符六年”、“泾川龙兴寺”、“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等记载,同时出土陶棺、琉璃瓶,陶棺内有疑似木棺等。目前省文物局专家正在清理挖掘之中,窖藏北穹隆顶地宫尚待清理。

最大1.65米面部贴金

  2013年1月2日,甘肃省文物考古所所长王辉、党支部书记李敏带队到达泾川大云寺遗址,就现场保护进行了指导;1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省文物考古所所长王辉,省文物局专家、博士吴荭带领工作组进驻泾川,组织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挖掘;1月12日,受国家文物局委派,省文物考古所领导带领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红海、教授梁云深入出土现场,对已出土文物遗存进行了考证提取;1月1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王山、麦积山文管所所长魏文斌带领工作组对第二批佛像窖藏文物进行清理挖掘。至1月20日,已清理出佛像等文物180余件,还有窖藏佛像尚待清理。

  此外,1月5日,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主任、当代考古文物与佛像考古研究专家杜斗城、兰大讲师姜涛;1月12日,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北大教授龚鹏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副主任谢克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博士;1月19日四川大学考古系副主任吕红亮等专家、学者也先后专程来泾川,实地考察出土窖藏文物和地宫遗址。

窖藏第2层

  据专家和省、市、县专业人员初步推断,这些佛像的造像时代前后衔接,跨越北魏、隋代、唐代到宋代多个朝代,其中以北朝、隋唐特征最为明显。甘肃省文物局专家认为,此次出土文物包含了石刻造像的所有类型,属于重大考古发现;同时从新发现的地宫陶棺和砖刻铭记载判断,“大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时,大云寺还存在,名“龙兴寺”,陶棺中有佛舍利、佛牙佛骨。西北大学考古专家认为,金佛面世属重大文物发现,出土文物具备逐级申报“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条件。

  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端,与陕西省交界,西(安)兰(州)公路穿境而过,是西出西安的重要通道。隋唐时期古泾州曾繁荣兴盛,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战略地位。

  据史料载,从隋朝初年到明朝初年的七八百年间,大云寺因为佛塔地宫供养着至尊至贵的佛祖骨舍利,先后有隋文帝、武则天等多位帝王或下诏,或敕赐,大兴泾州佛事。遗憾的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洪水,使泾州古城全城覆没,也使坐落在泾河岸边的大云寺的地上建筑荡然无存。只有佛塔地宫里的石函、金银棺椁和佛祖骨舍利安然无恙,深埋地下,终于于1964年12月出土面世。

窖藏第3层

  大云寺背靠五龙山,面临泾河,旁有水泉禅寺。如今,站在大云寺地宫遗址上,极目远眺,南面是北魏的嵩显禅寺,西南有瑶池王母祖祠和王母宫石窟,至今香火鼎盛;东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南石窟寺;西面又有商周祭坛,遗址至今仍保存完好。

  专家们指出,现今出土如此密集的佛教寺院遗址及文物,与泾州古城区域内已出土佛祖舍利的隋敕建大兴国寺、唐敕建大云寺、北周宝宁寺,现存遗址的宋敕建水泉院、元敕赐镇海寺、敕赐水泉禅寺,以及泾川境内泾河流域的国家文保单位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韩家沟石窟、丈八寺石窟、太山寺石窟等众多石窟组成的“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成为泾川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新认识和评价东进中原、西出长安第一门户泾川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实证。

砖刻铭

  这次重大发现,也是“丝绸之路”上罕见的文化瑰宝,是继1964年在大云寺地宫发现5重套函及14粒佛祖舍利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为证明唐代、宋代大云寺及前身隋代大兴国寺的完整历史提供了丰富实证,更为揭开历经几个朝代精美佛像集中窖藏历史之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信息。此外出土的佛像均为手工雕刻,属艺术“孤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目前已出土的文物,按照省市文物专家的意见,暂存于泾川县博物馆。鉴于这次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价值重大,从出土位置、历史渊源、学术范畴等方面均与大云寺佛教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便于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有关人员建议在目前已建成的大云寺文化园内择址修建专门的宗教博物馆予以保存。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