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让农民在社会管理中唱主角

2013年01月04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一场飘飘洒洒的瑞雪,给泾川县高平镇的山山峁峁披上了晶莹洁白的盛装。

  记者走进大寺坳村,错落有致的小康屋映入眼帘,正在门前扫雪的村民,忙着把积雪清扫到房前的花坛里。村党支部书记王耀明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的社区新居也和城里一样,进行社会化科学管理了。

  穿上新鞋不走老路

  泾川县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大寺坳村新农村社区发生的变化是泾川县开展的农村民主管理“五自主、三合作”行动的一个缩影。

  年过7旬的大寺坳村村民李牛喜说,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居,就好比人穿上了新衣服和新鞋子,不能走老路,老观念、老思想在新农村里行不通。

  王耀明告诉记者:“这老李是个牛脾气,刚刚住进新村小区,曾和邻居李化民因为土地畔界的事情闹了矛盾,谁劝、谁都不听。在全县开展的‘五自主、三合作’行动试点中,村民纠纷调处小组几次上门调解,两位老人终于握手言和了。”

  从此,李牛喜和李化民开始在果园管理方面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2012年,两家人的9亩果园喜获丰收。

  据了解,泾川县在创新农村社会化科学管理机制工作中,探索开展了农村民主管理“五自主、三合作”行动,即在村“两委会”班子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以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和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科技带头人为主体,引导农民群众自主组建了民主理财、科普宣传、纠纷调处、安全管理、卫生监督5个农村社区化管理小组和资金合作社、技术服务队、生产互助组3个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如今,广大村民在民主管理上,由“幕后”走到“台前”;在民主决策上,由“看客”变成“主人”。

  拆了围墙多了信任

  入冬后的瑞雪,把清新的气息带到了高平镇。2012年12月20日,恰逢集市,久违的瑞雪没能阻挡村民们赶集的热情。记者看到,集市上镇政府开放式办公大厅醒目的标志,吸引了不少村民。

  走进高平镇惠农服务大厅,记者遇到正在大厅内给母亲办理大病救助手续的上湾村村民史文军,办事员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就给他办理好了相关的手续证明。在镇政务大厅,民政助理员王新生很快给史文军核算出他母亲因大病所花费的医疗费、合作医疗报销药费和大病救助资金,这些费用都在农信社领取。史文军告诉记者,镇上把围墙内的办公室搬到了集镇的街道上办公,真是很方便。

  拆了围墙少了“心墙”,多了村民信任。镇党委书记陶晓亮说,以前群众办事要来到镇机关院子里,四处乱跑,找不对门,寻不见办事干部,心里对政府有怨气,时间长了,干群之间就有了一堵厚厚的“心墙”。“现在,我们把办公室搬到了街道上,拆了围墙办公,方便了群众,也赢得了信任。”

  在服务大厅开具介绍信的胡家峪村民张富来告诉记者,镇干部的工作作风变了,处处为群众着想。“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情也畅快。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发展好苹果和养牛产业,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好。”

  科学管理激发活力

  夜幕四合,在雪花中闪烁的灯光,点亮了小山村奔小康的希望。记者走进北部塬区的党原乡赵家村,在村办公室,灯光依旧明亮,乡村干部还在忙碌着制定下一年的发展规划。

  村支书赵守壁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赵家村群众沾了‘五自主、三合作’行动试点的光。”在试点工作中,村上针对精壮劳力外出打工,村民发展果品产业劳力和技术跟不上的实际问题,成立了资金合作社、技术服务队和生产互助组,解决了群众发展的实际问题。2011年以来,全村栽植果树1400多亩。在果园管理中,生产互助组不仅帮助缺劳力的农户管理好果园,而且促进了邻里和谐关系。

  目前,“五自主、三合作”行动,在泾川县已形成了一套村民管理、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不仅给全县的新农村建设赋予新的内容,也为农村社会管理探索出了新路子。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