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大云寺景区 >> 正文内容

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2年12月05日 来源:飞天博客 点击数:

  ▲大云寺佛塔

  ▲研讨会开幕式

  开坛论古溯流变,援佛入今谋发展。11月28—29日,泾川县在享有美誉的温泉宾馆隆重举办大云寺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嘉宾云集,方家满座,学术盛宴,绝色视听。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拨冗莅临,并作主题演讲。连部长集官员与学者于一身,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学术先行”的精睿见解被与会者一致认同,为本次研讨会定准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中共平凉市委书记陈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殷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大力弘扬大云寺佛教文化,为推动泾川以及平凉的跨越发展传经送宝、贡献良策。此次研讨会在愉悦、坦诚的美好氛围中顺利进行。

  近七十位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高僧聚集一堂,或高谈宏论,或阐幽发微,对大云寺佛教文化涵盖的历史流变、佛塔建筑、地宫舍利、佛教地位、学术价值等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研讨与解读,认为大云寺佛教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地位突出,应该进一步挖掘整理、弘扬广大,不断提升泾川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著名佛学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先生以及生于甘肃华亭的大慈恩寺现任方丈增勤法师向大会发来了贺信。黄夏年、赵超、张总、赵小玲、王志远、温玉成、杨维中、吕建福、程金程、彭金山、贾应逸等来自香港、北京、南京、西安、兰州、河南、新疆、山西、山东、江西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言论,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共鸣。第一届甘肃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原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陪同郭沫若先生鉴定大云寺出土的“五重套函”(石函、金棺、银椁、琉璃瓶、14枚佛骨舍利)国家级文物的汪晓萍女士,时年30岁,站在郭老身旁一米处,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重要历史时刻。40载春秋已过,当年那个长相俊秀的历史见证者如今已鬓染秋霜,重回故里绘声绘色讲述了40年前郭沫若先生鉴定珍宝文物的真实情景,令与会者为之动容、唏嘘不已。王海波虽来自名不见传的山东汶上县民族宗教局,但却为研究员级学者,他提出的研究舍利文化的五个误区(真伪、高低、唯一、权威论证、科学鉴定)论断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呼应。甘肃日报社高级记者、《拂去岁月的尘封》(此文在《甘肃日报》揭秘泾川大云寺,引起轰动,大云寺声名日渐鹊起)作者许维回忆了多年前寻访大云寺地宫遗存的往事。中国社科院黄夏年先生以自己前不久参加寻找高僧舍利亲历为佐证,讲述了开窑、起骨、拣骨、起塔供养四个找寻舍利的阶段,彰显了舍利在佛教界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强劲凝聚力和号召力,以此阐发了舍利文化的现代意义。同时,黄夏年先生指出,大云寺佛教遗存是中国佛教文化“东堵西传”的历史节点,学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宣传口号应该跟河西的敦煌文化遥相呼应,与长安文化结成紧密相连的纽结,尽可能将周围的相关文化纳入圈内,形成佛教文化新的核心地带。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韩金科先生饱含深情地厘析了陕西扶风法门寺迅速名扬天下的原因,强调佛教文化文化得以传承弘扬,需要一批虔诚笃定的奉献者和守护者。

  研讨会在真知灼见中胜利闭幕。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先生在研讨会闭幕式上宣读了大会宣言,高度评价了大云寺佛教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呼吁多方携手,共同发力,将大云寺打造成学术中心、佛教胜地、美丽景区。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作重要讲话

  ▲中共平凉市委书记陈伟致辞

  ▲中共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作重要讲话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世界宗教文化》主编黄夏年发表高见

  ▲国际华严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台湾大华严寺导师海云继梦发表高见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在闭幕式上宣读《保护世界遗产佛舍利泾川宣言

  ▲原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汪晓萍讲述1971年郭沫若先生鉴定大云寺出土文物时的情景

 

  附:出席研讨会的学者、高僧、历史见证(73人)

  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世界宗教文化》主编

  于 光: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副编审

  宣 方: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赵 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张 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赵小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纳税人报》

  社长兼总编辑

  耿 铭:赵小玲助理

  张云燕: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王丽君:佛教大渡网编辑

  张永强:《中国书法》杂志编辑

  海云(台湾):国际华严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台湾大华严寺导师。

  王志远(香港):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王宝库:山西省佛教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校院联合办学佛教文化课题兼职教授

  崔正森: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五台山研究》主编

  李尤瑞:山西亨瑞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 焯: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赵昆雨: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室主任

  张海雁:云冈石窟研究院摄影室主任

  李耀华:大同市觉山寺文物管理所所长

  安忠义: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流光溢彩的平凉舍利文化》作者

  汪海波:山东省汶上县民族宗教局研究员

  尚永琪:吉林《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部主任

  温玉成: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辛 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塔中的秘密—佛宝》著者

  薛宗正: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贾应逸: 新疆博物馆资深研究员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凤鸣:南京河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奉祯: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习细平:南昌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建林:西安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利安: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世界宗教与文化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海波: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吕建福: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保胜: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

  赵世超:陕西省社科联主席、原陕西师范大学校长

  韩金科: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吕亚辉:西安佛教研究中心秘书

  于 春:西安美术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

  程金城: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朱生平: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

  秦理斌:兰州大学档案馆馆长,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甘肃省书协副主席

  雷紫翰:兰州历史系主任、副教授

  颜廷亮:甘肃敦煌学会原会长,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汪晓萍:第一届甘肃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原甘肃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郭沫若先生鉴定陪同人员

  杜斗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

  刘志华: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张宝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董玉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执笔人

  王书庆: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院

  彭金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雍际春: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历史系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张多勇:陇东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妙 林: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会长、崆峒山法轮寺方丈

  王友国:甘肃王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孔生:甘肃王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助理

  岑乐涛:甘肃王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助理

  李燕春:甘肃王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程师

  王 勇:甘肃王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司机

  许 维:甘肃日报社高级记者,《拂去岁月的尘封》作者

  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宋文玉: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所长

  武 军:平凉市博物馆馆长

  王知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顾问、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戴国华:平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刘玉林:原平凉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魏柏树:平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平凉市志》总纂

  张连举:《平凉市志》副主编、副总纂

  荆爱民: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工商银行崆峒支行行长

  释法真:平凉法轮禅寺班首

  释法益:平凉圆通寺僧人

  张怀宁:历史学者,平凉师范教授

  萧逢民:原泾川县文化馆馆长,大云寺地宫发掘人

  章 岚:原泾川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大云寺地宫发掘参与者

  王金生:泾川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杜玉明:泾川县楹联学会会长

  贾林元:出土见证人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