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县石窟破损风化日渐严重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1000多年以前,泾河河面宽广,水流滔滔;两岸气候温润,莺飞草长。面河而居的泾州城,经济繁荣,城里的人们过着闲适而富足的生活。政权的支持,信众的追随,使佛教也兴旺发达起来。泾河两岸悬崖峭壁上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香烟缭绕,妙音不绝。僧徒们或端坐一起,聆听来自西域的高僧宣讲佛法,或独处一隅,面壁参禅,苦心修行。泾河边,有僧人正在打水,石崖上,有工匠仍在开凿……

  斗转星移,朝改代换。岁月之河流淌到公元2002年4月中旬。记者一行站在或佛像依稀,或几成废墟的洞窟前面,想象曾经的繁华,心中感叹:时光真的可以淹没一切。当然,这曾经的繁华只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不过,想象归想象,佛教在1000多年以前传入泾州(迳川),并形成一定的气候,却是不争的事实。可知的历史是,北魏时期,泾州僧众多达四万余人。也是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以南石窟寺和王母宫石窟寺为代表的百里石窟长廊。石窟遗存令人瞩目

  泾川被誉为“甘肃东大门”,在古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泾川古称安定、泾州,唐代张籍有诗云“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戍鼙。道旁古双堠,犹记向安西”。这里曾是中原王朝卫戍长安、防御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南下的西部屏障,又是丝绸之路的东端重镇。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经营此地。缘于此,泾川有许多文物遗产,尤其是2001年底发现并公诸于世的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更是令人瞩目。4月13日,在参与普查考证的《今日泾川》总编辑张怀群及迳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杜浴民的陪同下,记者对泾川百里石窟长廊进行了实地采访。由于石窟群规模宏大,绵延百里,记者历时一天半才走访了主要的几处石窟群。而据杜浴民介绍,我们所看到的石窟仅仅是百里石窟长廊的一半。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西起泾川县城西的北魏王母宫石窟寺,东至泾明乡东北郭盖村太山寺石窟寺,分布在泾河两岸百里石崖间,现存窟龛(已查证)512个,其占地面积、石窟数量、佛寺规模均已接近敦煌。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大体上分为六个佛寺石窟群,彼此之间远近不一,但又浑然一体。400余个僧房窟分列长廊中间,其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以二、三个至几十个不等为一个群落,内部互通,个别石窟还有水井、仓库、经堂、走廊、壁橱、东司(卫生间)等。有专家说,这些僧房窟极为珍贵,除敦煌有此遗存外,其他地方显有发现,这也是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中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遗存。20世纪60年代,这里发现的大量铜佛像被当作废铜收缴,目前在泾川县博物馆内还有少量留存。

  这些窟龛中,有造像的只剩下30多个了,大多集中在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罗汉洞石窟寺和丈八寺。在南石窟寺主窟中,除了七尊立佛,还有10尊胁侍菩萨,立佛高约7米,体态敦厚,神情肃穆;协侍菩萨体形修长,婀娜多姿,与佛的庄重威严形成鲜明对照。有一菩萨双手相搭,置于腰间,左手腕处挎一手袋,玲珑精巧,与现在女性所提手袋几无二致,令人叹为观止。

  保护发掘力度欠缺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中,除了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有文管所外,其他石窟仍然“身份不明”。由于损毁严重,也由于地势险要难以登临,至今还有100多个石窟无人涉足考察,成为神秘洞窟。罗汉洞石窟寺虽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县乡村都没有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记者采访的时候,还有人开着拖拉机在岩壁下挖砂。现在,百里石窟长廊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家学者的发掘与研究,许多石窟的构造,佛像、壁画都没有得到权威鉴定,这些到底价值几何,没有结论。没有认定,遑论保护。这些洞窟就静静地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任风雨侵蚀,人为破坏。

  罗汉洞石窟寺在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的红砂岩壁上,有上下两层,在长约2公里的地段上存有上百个窟龛,主窟清霄洞,是一座平顶四柱式方形窟,面积近100平方米,东面墙壁上残存的壁画浮雕上(初步考证为宋代),生活场景、人物形态都很鲜活,四个方形柱上彩绘浮雕佛像形象威严。在入口处,有清朝光绪年间重修的记载。在洞口外面,还肃立着一座高约6米的大佛,风吹日晒,泥表已经脱落,但石胎还基本完整。而距洞西10多米远的16罗汉洞里,罗汉早已不知影踪,只留有16个佛龛。

  处在312国道上的千佛寺,原来有上百个石窟及佛像,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时遭到破坏,2000年修建312国道凤嵋段时残存的石窟再次遭毁。目前仅余不到10个窟龛。在罗长公路(从罗汉洞到长庆桥)路边的石崖上,露天的石佛雕像抬手就可够着,由于长期风化,已开始剥落酥化。更有许多石窟处在泾河河滩边缘,已经被沙石淤泥填塞,还有数十个石窟由于六十年代修堤坝被掩埋堤坝下。就连南石窟寺也存在山体裂缝渗水,窟中潮湿风化的问题。

  开发利用尚待时日

  现在,有文化资源的地方都有一个共识:做好文物保护发掘的文章,才能做好旅游的文章、经济的文章。这是一个链条,做好了,可以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近的例子如永靖县,前有炳灵寺石窟,后有恐龙化石遗迹,加上水资源的优势,规格一下子抬高到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游客纷至沓来。

  历史给了泾川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发掘、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并没有变成“财源”。现在在当地和外界较有影响的,只有王母宫山和何家坪温泉,其他如南石窟寺等几乎全都处于荒芜状态,甚至不少泾川人也只知温泉而不知南石窟寺。据南石窟寺文管所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南石窟寺每张门票仅售5元人民币,年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每年参观人数不足400人,而且90%的参观者都是爱好石雕、绘画艺术的学者专家或海外人士。虽然南石窟寺与312国道隔河相望,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标牌指示,并且有将近一半的路是曲折不平的田间小路,它就像是躲了起来似的,偏安一隅。如果没有熟人引领,要找到恐怕得费一凡周折。记者采访的当天,有几个西安来的游客因为弄不清楚弯弯绕绕的路,竟然爬到了山上,后经询问当地的老乡才折回找到石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且如此不为人识,那些还未入“级”的就更不用说了。

  百里石窟长廊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且又基本分布在国道两旁,经济优势十分明显。面对这种优势,当地政府也在思考。泾川县主管文教的刘继荣副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县政府早已把旅游业定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境内的旅游资源也在积极开发利用,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各项计划的实施都有困难。为此,他们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以优惠政策广邀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对于这些资源,只要有人前来投资开发,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当地政府都是欢迎的,谁投资,谁受益。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对南石窟寺的进一步保护计划业已启动。

  也许,美丽的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告别寂寞,已经为时不远了。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