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小城泾川论

2012年09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城不大,三面环山,一面临川;山是回山、高峰寺,川是泾河川,于川旁设城,小城因此而名泾川。

  先古的泾川名安定、泾州,曾设府、郡、州,汉唐为古都长安的屏障,回中道、丝绸之路的要冲,屯兵设卡,威震千里,成为关中连接西域的桥梁,倍受历代帝王将相的重视。已出土的“牛角沟人类化石”,证实早在五万年以前,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比北京山顶洞人还早呢。近年台湾宗教界人士组团寻根访祖朝拜西王母,又确证泾川才是真正的西王母降生和发祥之地,更给小城昔日的古老和繁荣,提供了不可置疑的佐证。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泾河龙的传说,柳毅传书的故事都曾起源于这里。北魏年间开凿的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都是古丝绸之路值得骄傲的明珠,和敦煌石窟艺术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石窟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王母宫山进而成为小城泾川的象征。于1964年老城址水泉寺出土的金银棺椁,内装佛祖舍利14枚,曾走出国门,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也使泾川的名字曾经名噪一时……。

  然而,昔日的古老和文明并不能代替今天的发展,出门在外日久,便觉小城的小,小的袖珍,小的可爱,小的玲珑剔透,自然产生诸多感慨,很想一吐为快。观都市美在人物汇聚,思想活跃,物质与精神的迅速交流,科技与生产力的接轨,每个运动静止着的脑袋莫衷一是地思考现在和未来,谈话做事显示着城市人的精明,胸怀的博大或狭小,个性能很好地显现出来,即使偶尔流露出了市俗气也有着它的注解:大家为了生存,彼此不得不学会这样,请君原谅。熟悉的也会陌生,陌生者又能变做熟悉,人和人之间永远不会象小城那样热诚亲密。回到小城从街头走到巷尾,象走到一个乡村集市,不是楼房林立便是人来人往,三层四层最高六层的楼灰白相间,总在你的视线横亘,时间久了形若障碍,捉襟见肘,遇见外人,能一口气说来城的变化与设置,俨然一位道地的小城首长,你熟知着我,我不陌生你。从一个商场走进,又入另一大楼,货色一样,摆布一致,所不同只是服务人员的模样,和门前的招牌与楼房的高低形态,要不然肯定彼此经理是从一个百货公司分出来又毕业于同一个学校。想买的不一定能遇到,不想的倒急忙跳入眼帘,令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小城买不完的少,买不尽的小,真够袖珍的可以了。

  由此看来,小城酷似南方一个村镇,却乏其繁华喧闹。人的面孔或苍老或青春或美丽或丑陋,或伟男倩女或侏儒乞丐,皆各得其乐,抒展其容,善良诚恳多于狡诈,朴素大方多于奇装异服。三步之遥,就有熟人擦肩而过,闭目三分,就有人问寒问暖。上下班,像在林荫道舒心散步,出门走路,不遇障碍,过街不见红灯,寄车也好,坐车也罢,只管放心走路,不会有人来管你:骑车带人,超载;乱停车辆,要你的罚款。即使偶尔碰了车,有旁观者和颜悦色出来做个业余交警,不待三言两语就能走人。早上不见晚上见,今天不见明天见。谁愿红鼻子热眼窝地在大街市上丢人现眼。退一步说伤重去医院住院包扎,得防止感染化脓,错过治疗时间留下后患可得受罪,伤轻谁怨自己倒霉,红着脸膛拨开人群就走,很少有拳脚相加影响交通的时候。这时候的小城倒显示出优越和宽厚了,某甲住街东,某乙住街西。提起名儿就能说个大概。东家儿子结婚,西家女儿出嫁,多少都知道个准星,遇事鞭炮一响,车队出门,亲友邻居不请自到,倒省了许多麻烦。突兀,小城某个角落死了人,送殡队伍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穿街而过,有熟悉的不熟悉的把病情及生平公之于众,大家均行注目礼,你也悲哀,我也悲哀,他更悲痛。死了一个人,全城都痛惜,跟走了自家亲友一样,绝不会老死不相往来。一个楼上住着十几户几十户人,拐弯抹角论辈分都能沾亲带故,原以为很远的陌生人,冷不防提个熟人,大家都有了联系。原因是这些居民住户,不过都是昨天还泥腿泥脚才搬进了城里,都不过是来自全县十八个乡镇,千百年前或许就是一家人,就是一个村庄,一对朋友,一块儿从那山西大槐树底下推着木轮车,吱吱吜吜一步三回头地举家西迁而来的,如棵千年古树长到今天,分出了十八个杈的枝叶,虽树高千尺,花繁叶茂,遮天蔽日,但还有一个共同的根,同一源的树枝,把大家都支撑起来。1.9万人的县城就是从19 个家庭分出来的,能缩写成19个故事。这倒是想干坏事的人束了手脚,不怕遗臭万年,就怕眼前被人唾骂,后脊梁被人指的凉透。因此上决定了小城很少出过贪官污吏,彼此监督着就为了一张面皮,为了活得象个人物,死后像个英雄,更为了再次永久地生存下去,为社会尽一点努力。谁愿犯这众怒。一失足给儿女埋下不良的后果?当官的、做民的,上下班都以步代车,最多也骑个自行车,见面打个招呼,讪笑一声就在问你:“吃了吗?”回答说:“吃了,你呢?”就这样机械简单。彼此兴许有话就说,无话便相向走人。不打招呼也行,三天两头谁还不见谁,谁不用谁?

  小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既有南国的灵秀,兼有北国的雄奇,常为外乡人所称道。春暖花开之日,小城周围山上的桃花杏花梨花争色吐艳,粉突突的面孔一如小城姑娘的娇容,翠绿垂柳的飘逸又如小城女子婀娜苗条的身段,纯真自然赛过省城小姐浓妆艳抹的美丽,连同小城的整洁绿化,小城的鱼肥水美,都在陇上有名。不信你走进省城兰州,随便拉住一人询问,不会不知道泾川的?不会不知道泾川小伙的英俊潇洒,一如泾川钻天杨梧桐树的挺拔?我想这正是来自南国俊秀人种与北国彪悍民族的同化结果。小城还有什么不能美丽呢?

  小城的物价稳而再稳,花上五块钱,你能尝遍全城著名的小吃食:豆腐脑,火烧子,酿皮凉粉,罐罐蒸馍。这在其他地方或许是想象,而在泾川却是地道的事实。难怪当年康熙王在吃罢泾川罐罐蒸馍由衷地赞叹:“天下扶麦之麦在泾川也!”出门在外闯荡多年可能还找不到一处悠闲之所,而落叶归根你便会体味出小城是最好的世外桃源。一个鸡蛋在此不过一根中等香烟的价钱,一斤瓜果,一朵白菜,一捆芹菜,一斤辣椒不会像深圳、上海的股市一夜之间炒得火爆使人膛目结舌。外面世界的精彩只配外面拥有,千好万好不如小城的好。你有他有远不如自家有,自家花园开出的花才最是美丽。小城正是在这半遮半掩半开放的氛围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的平衡呢。你能穿件牛仔裤,她也能穿一件出来,过节时你家买来了肉,下午他家也能飘出肉菜香。在小城不存在激烈的竞争,你有了彩电,他可以不买先上你家去看,到真个儿买回来请你,你或许只看过一次就再不去,小城人不会小气到斤斤计较的份上。只要兜里硬硬有个铜,定会瓣一块给你。大到亚运会捐款,南方遭水灾献爱心,小到乞丐讨要,道士化缘,小城人在不宽裕的兜里总愿潇洒拿钱,而不计较名利。压根儿从祖辈上起就没有在名利上下过功夫,名利心在小城人心目中看得很淡很淡。但小城人的好客,却是远近有名。宁可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会怠慢客人。即使借米借面借钱买肉买鸡蛋让客人吃顿臊子面,保证客人吃住满意。从江浙远来的个体工商户吃住小城日久,比小城人还活得滋润,还吃得开呢,这因为小城人从来没有欺客的习惯。天长日久,小城人从南方人“阿啦咿呀”的答语中学到了精明,学到了吃苦,学到技术和信息,更给小城人的物质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谁家没有南方人做的豪华家俱?精明的南方人倒从小城人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诚,言语之中也有了普通话的味道,一朝回家竟不适应,索性复又携家带口而来,真愿意做个真正的泾川人。

  小城不小时则显其大。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是国家最小的行政单位,两千多个县就构成了全国的行政框架。窥视一个县的神经,便是一个国家集成电路般的缩小。治理好一个县,并不见得比当一个国家的总理容易。真希望小城能多出几个人物,把小城的贫穷和繁琐、愚昧借此改革开放的东风,来个彻头彻尾的革命,也让我那穷惯了的父老乡亲,做一回富翁、富婆,小城早日走向小康之路,名扬世界。

  我们才无愧于泾川人。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