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纪实
今年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中,泾川县全域谋划,高点推进,全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基层党建工作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初秋时节,走进泾川县,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村级活动阵地变新,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身份变“亮”,群众依靠发展产业生活变富……基层党建工作结硕果,一花引得百花开。
先锋引领放大示范效应
8月15日,笔者走进玉都镇康家村,沿着一条笔直的柏油路来到村委会,只见新修的村文化广场非常气派。村委会旁两排白墙黛瓦的小康屋整齐排列,小康屋门前修葺一新的花坛里鲜花吐蕊……
康家村由一个贫困村到一个小康村的华丽转身,都源于他们村有一个好的“领头雁”。康广生是玉都镇康家村党总支书记,也是村办砖厂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积极发展果品产业,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投资村公益事业,使康家村一年一个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泾川县大力实施先锋引领工程,选强培优党组织带头人,让带头人带动一大片。该县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竞争上岗等方式,通过从优秀村干部中“留”、乡镇机关事业干部中“派”、回乡创业人员中“挑”、外出务工党员中“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企业优秀人才中“选”等多种途径,扩大“领头雁”选拔视野,促使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书记。今年,先后有131名村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有27名农村致富能人被选为村党组织负责人。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采取党校办班、外出考察、巡回宣讲、挂职锻炼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活动,先后对215个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分批轮训。
为了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这个县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和村干部工资报酬、养老保险、退职补助等保障措施,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定三有”让党原乡柳寨村党支部书记付忠银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他深有感触地说:“每年要定目标、定任务,能不能完成工作和我们的待遇直接挂钩。以前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撂挑子,现在可有了奖惩了,干不好不行。
强基工程 筑牢发展基石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切实筑强堡垒,让组织强起来,泾川县以跨越发展的理念,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中,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推出了系列“强基”措施。
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无疑是最大的亮点,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和“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等形式,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14个、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34个,新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和教育党工委。党组织建起来后,为了“让群众能看到党的旗帜,有办事的场所”,该县采取财政挤一点、党费补一点、村级筹一点的办法,新建改建村部34个。“有了活动场所,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了,活动多了,素质提升了,影响力增强了,带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泾川县委组织部长赵锋说。
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村级,对于日益复杂的村级事务管理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该县创新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了党务公开、“两委”联席会议、“双议双评”、财务管理等村级管理十项制度规范,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找到了推进工作落实的“金钥匙”。
不让一个村掉队,让每个村都能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切入点,这个县扎实开展了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对全县643个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共评定先进170个、一般404个、后进69个,建立了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对38个后进村班子进行了集中整顿,储备村级班子后备人才420人。
品牌带动 树起工作标杆
创建党建品牌,为发展树起标杆,让基层党建工作找到了抓手,也有了目标。
丰台乡在打造“果乡之魂”党建品牌中,把党建工作和果品产业工作有机结合,虚功实做,推动全乡果品产业发展。乡上成立了果品党员服务小分队,投资金、投劳力对南堡子村2000多亩低劣果园进行了改造,在焦家、通尔沟村建起了千亩果品园区。丰台乡的党建品牌助推了产业发展,玉都镇的“党委运行机制”党建品牌对镇干部“定岗、定责”,实行“双向选择”,干部有了压力、有了担子,增强了工作主动性。
品牌提升形象,品牌助推发展。为了兴载体、聚合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泾川县以“泾水先锋”党建品牌为统领,精心打造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和机关“效能党建”品牌。至目前,全县确定了40个党建品牌、112个党建综合示范点。在此基础上,在农村,开展了“五优同创·整乡推进”、“城乡手拉手、党群心连心”活动,扩大了党建综合示范点覆盖面;在非公企业和机关单位,分别开展了“创新发展年”、“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了“党员示范窗口”、“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等创评活动,深化了品牌党建创建成效。
惠民行动 措办为民实事
“社区化管理服务”、“村事代办”、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广场……一件件实事让泾川群众在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基层组织建设要虚功实做,要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这样说。按照这一思路,该县瞄准重点,狠抓落实,使党建与民生工程“相融互动”。今年财政列支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人才项目建设;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632万元,破解发展难题853个。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和创先争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结合,扎实推进“百点带面”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在这一工程的带动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项目、促落实。今年以来,全县实施通村油路(水泥路)12条54.7公里,实施危房改造2800户,新建10千伏线路2.8公里、0.4千伏线路10.4公里,泾川四中、特教学校、城北体育中心等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低保、社会养老、就业和再就业等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上下呈现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