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全国卫视看甘肃泾川县活动侧记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泾川新闻网 点击数:

  盛夏的泾川,满目葱茏。

  6月22日下午3时,全国卫视看甘肃平凉采访团抵达泾川。采访团到达泾川县城后,就径直来到王母宫景区进行采访。

  来到回山,进入回屋,导游首先讲起了泾川县的历史:“泾川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历史悠久。由于地处丝绸古道要冲,历代皆为重镇。西汉时,汉武帝在泾川置安定县,这座古城开始按县城的规制进行修建。至东汉,安定县担负起保卫国家西部边陲疆土不受侵犯的重任。特别在北魏,在这里设了泾州……”听了这个县悠久的历史,采访团的天津卫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的记者极为震撼。随后,采访团的记者详细了解了回山、回屋的由来。

  进入王母宫石窟后,当看到一座座佛像时,采访团的记者被规模宏大的佛像群所吸引,他们仔细端详,细心聆听导游的讲解,并用摄像机、照相机等镜头捕捉丰富的文化遗存。

  上回山,来到王母宫,采访团一行深入了解了西王母文化,和景区管理局局长王安平交谈,了解了景区建设和管理情况。得知瑶池就在回山脚下时,采访团极目远眺,一睹瑶池胜景。

  青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云飞说:“泾川县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在泾河岸边书写了一篇‘美文’。”

  文化底蕴深厚,为泾川县书写文化旅游这篇鸿篇巨制的“美文”奠定了基础,蓄积了力量。

  “近年来,县上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回中广场、修建了汭河橡胶坝,并实施了王母宫景区二期工程,扩大景区规模”。泾川县旅游局局长杨志峰介绍。

  采访了王母宫景区后,下一站采访这个县的大云寺文化。听说大云寺的佛骨舍利比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的佛祖舍利发现还要早23年,采访团的记者一上车就议论纷纷。

  驱车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泾川大云寺文化产业园。

  采访团一下车,就被眼前气势恢宏的大云寺塔所折服,推开厚重的仿古大门,一阵微风拂面,只听见钟楼、鼓楼上的铃铛在微风的轻拂下,当当作响……

  “1964年,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村群众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代地宫,地宫中五重套函盛装着14枚佛祖舍利;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在甘肃省博物馆鉴定,大云寺出土的佛祖舍利套函为国宝级文物;大云寺塔基及出土的佛祖舍利套函,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佛舍利葬制中国化的先河,在佛教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导游详细向采访团讲解大云寺佛祖舍利的发现过程及意义,采访团的成员用笔认真记录着。

  进入地宫,负一层摆满了小佛像,陪同采访的大云寺文化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大小佛像共有999座。负二层,当年发现佛祖舍利的地宫已经按原貌修复,装潢已经完成。采访团边看边聊,边拍边访,他们被这个县悠远、深厚的佛教文化所吸引,他们想通过媒体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文化。

  大云寺背靠五龙山,面临泾河,旁有水泉禅寺。登上大云寺的塔,举目远眺,只见泾川县城尽收眼底。泾川县大云办主任杨宏举介绍,南面是北魏的嵩显禅寺,西南有瑶池王母祖祠和王母宫石窟,至今香火鼎盛;东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南石窟寺;西面又有商周祭坛,遗址至今仍保存完好。

  甘肃电视台《今日聚焦》制片人黄浦军说:“在这样一个山水秀美、佛寺密集的圣洁灵异之乡,隋文帝才会把14粒至尊至贵的佛祖骨舍利分赠到这里,兴建寺塔,筑造地宫”。

  泾川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近年来,这个县为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在泾河岸边书写了以“文”为主的“大美文”。县上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分期实施、分步推进”的思路,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建设大云寺文化产业园。

  文化产业园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部分,设计为仿唐建筑风格,占地364亩,分为中心区、服务区和景区广场三部分。目前,已经建成了舍利塔、大门、钟楼、鼓楼等以及管理、接待、服务中心及前区广场、影壁等,实施了内部装修及给排水、输配电、绿化等工程。2010年,大云寺文化产业园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

  怀着对文化的崇敬,泾川县畅想着“大旅游”的到来。

  泾川大云寺文化产业园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具备迎请舍利和对外开放的条件。

  这个县计划以大云寺佛教文化为纽带,在今年8月下旬举办“2012甘肃泾川大云寺佛祖舍利迎请安奉法会暨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开园庆典”活动。

  “大谋划,必将带来大发展。泾川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采访结束时,天津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黎修文这样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