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泾州古城使李商隐的爱情诗惊艳千载(2)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西平铁路全线仅有3个历史上建过州的古城﹐即泾州、邠州、乾州﹐其它两州古城西平铁路都远远绕开﹐唯独非要从3000多年的泾州古城穿城而过!

  泾州古城使李商隐的爱情诗惊艳千载(2) :张怀群论泾州古城与西平铁路之五

  □ 张怀群

  (张怀群﹐甘肃泾川人,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湾中华道教文化研究学院教授、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专家。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37部1000万字,其中有关西王母祖祠圣地、大云寺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河百里石窟长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与人望、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等文化遗产类论著和文学作品21部,600万字;编注集16部﹐458万字。 )

  李商隐诗中,挥之不去泾州古城与王氏的影子

  考证李商隐每首诗的写作地点和时间,是出力不讨好的事,也没有必要。但李商隐写爱妻王氏的诗,写因在泾州入王茂元幕、与王茂元之女王氏成婚带给他的得失,写爱情和写别的女性时挥之不去王氏的影子,却是能从他的诗中读出来的。泾州影响了他的官运,泾州影响了他的诗,是不用考证就能成立的。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无题诗中挥之很难剔除泾州与王氏的影子。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 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有 :

  《无题》(八岁初照镜)《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无题》(相见时难)《无题》(紫府仙人)《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无题》(近知名阿侯)《无题》(白道萦回)《无题》(万里风波)

  大家熟悉的爱情诗有: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画楼和桂堂﹐当在泾州城内。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悼伤後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後主,岂宜重问後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无题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其三)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红烛赏残花。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无题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无题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评论家认为,义山在泾原住了几个月,到三年冬,又回京。四年,释褐为秘书校书郎, 那些《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的诗,都是这个时期做的。   

  无题二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

  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姘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

  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和令狐廓酬唱的诗有:

  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有《奠相国令狐公》文开成五年(公元八四○)有《酬别令狐补阙》诗(廓于二年为左补阙)

  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有《赠子直花下》诗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有《寄

  令狐郎中》诗(廓是年为右司郎中)

  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有《酬令狐郎中见寄》诗大中三年(公元八四九)有《梦令狐学士》及《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廓于大中二年知诰制翰林学士,三年为中书舍人)。

  此外又有《子直晋昌李花》、《宿晋昌亭闻惊禽》、《晋昌晚归马上赠》(晋昌乃令狐廓之府第)。

  根据这些诗,我们知道 李商隐结婚王茂元家后,和令狐廓常相酬唱, 李商隐还常住在令狐家里,两人交情并没有决裂。

  令狐廓做了宰相之后,虽没有提拔义山,但义山在令狐之门不过是一个文士,并无生死交情。宰相堂前,依草附木之人,何可限量,义山也不过其中的一个罢了。偶然忘记提拔他,算得什么大事, 李商隐也不见得从此便怨令狐。

  李商隐给王茂元和在泾州古城任上写的公文

  《为濮阳公泾原谢冬衣状》

  “春宣圣旨,赐臣及大将兼诸镇防秋兵马等,前件敕书手诏并冬衣者,臣并已准诏旨宣示给散讫。”“臣谬领藩垣,适当戎狄,唯凭庙算,粗振军威。……直以地势多阴,川形稍背,三伏常闻于屏筐 ,九秋寻讶于垂缯。代写暂嘶,陇山无叶,燕鸿未过,泾水先冰。是以每降王臣,仍迂御笔,缄封垂露,宠锡御冬”。

  濮阳公即王茂元,王茂元在泾州泾原节度使任上,过冬前奏请皇帝拨付军队冬衣,皇帝御笔敕书,冬衣到达泾州,王茂元感恩之至。可见唐代泾州一带气候、时令,于今相差不大。冬衣缝制精美,李商隐在状中描述:“非玉女裁成,即仙人织出,徒惊在笥,莫睹因针。”“臣与大将等无任瞻天恋阙感恩屏营之至。”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

  文中有“相从来觐,又往于泾。风埃古戍,霜雪孤亭”句,

  太常崔丞与王茂元、泾州之交往,功绩与感情兼顾。

  《祭张书记文》

  会昌元年,“安定张某”与陇西公、荥阳郑某、陇西李某等

  “谨以清酌之奠,致祭于故朔方书记张五审礼之灵。”

  泾州张姓官吊与同僚或友人或联烟内亲祭张书记之功绩。

  《为尚书濮阳公泾原让加兵部尚书表》

  “才望京华,又分旄节。拥戎马于泾上,护田谷于回中”。

  请朝廷给王茂元加官,“中使某至,奉宣恩旨,加授臣某官,依前充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散官勋赐如故,并赐臣官告一通者。初谓风传,忽从日下,怔忪自失,扌卞舞不能。臣某中谢。”

  《为濮阳公奏临泾平凉等镇准式十月一日起烧贼路野草状》全文

  右臣当道,最近寇戎,实多蹊隧。每当寒冻,须有堤防。今才毕秋收,未甚霜降,井泉不合,草木犹滋,虽已及时,未宜纵火。臣已散贴诸镇讫,候皆黄落,即议焚除。稍越旧规,不敢不奏。谨录状奏”。

  泾州一带,平凉临泾等镇,植被丛生,可藏无数敌兵,每年草木黄落时要放火烧荒。这一年已到旧规纵火时日,但井泉未冻,草木亦绿,只待黄落之际烧除,因违了往年放火之日旧规,故状奏朝庭。

  唐代,泾州一带植被葱茏,一岁一枯荣,放火烧不尽,是藏兵掩贼之青纱帐,足令今人惊羡当年的气候湿润,草木丰美。

  《为濮阳公官后上中书门下状》

  王茂元被“加授检校兵部尚书官告”,“某幸承余庆”。状表明“往在番禺,已分风宪;及移安定,又假冬卿。善政蔑闻,奇勋莫建,而有不循阶陛,超授班资。”“镇守有限,不获奔走陈谢,伏增惶悚之至”。

  这是王茂元在安定(泾州)任上加官后给中书门下省的致谢状。

  《为濮阳公上白相公杜相公崔相公马相公凤翔崔相公贺正启》

  “某方临戎镇,拜贺末由……”

  《为濮阳公贺丁学士启》

  “……某烧烽边郡,题鼓军门。……拜贺末期……”

  《为濮阳公泾原署营田副使宾牒》

  《为濮阳公补保定尉张凡鸟巡官牒》

  牒为泾州保定县“事须摄馆驿巡官,仍立行随副使行军已下。”而写。

  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

  《为濮阳公上杨相公状》

  “守朝那之右地,镇安定之遗封。”

  《为濮阳公上华州陈相公状》

  《为濮阳公上陈相公状一》

  《为濮阳公上陈相公状二》

  《为濮阳公上陈相公状三》

  “特论某所请不许吐藩交马,事合大体。……与凤翔节制虽殊,封疆相接,俱当料敌,同切成谋”。

  以上四状,当是李商隐在泾州任上三大作。

  《为濮阳公陈情表》

  《为濮阳公陈许谢上表》

  《代仆射濮阳公遗表》

  《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

  《为濮阳公陈许奏韩琮等四人充判官状》

  《为濮阳公奉慰皇太子薨表》

  “……青宫掩涕,玄圃酸心。臣限守边隅,久违京阙,不获奔走,奉慰阙庭。无任悲咽惶慕之至。”

  《为濮阳公皇太子薨慰宰相状》

  《为濮阳公附送官告中使回状》

  《为濮阳公许州请判官上中书状》

  《为濮阳公上李太尉状》

  《为尚书濮阳公贺郑相公状》

  《为濮阳公上宾客李相公状一》

  《为濮阳公上宾客李相公状二》

  《为濮阳公与丁学士状》

  《为濮阳公与度支周侍郎状》

  《为濮阳公上四相贺正启》

  《为濮阳公陈许补王琛衙前兵马使牒》

  《为濮阳公补卢处恭牒》

  《为濮阳公补仇坦牒》

  《为濮阳公补顾思言牒》

  《为司徒濮阳公祭忠武都押衙张士隐文》

  《祭外舅赠司徒公文》

  “安定求才,朝那阙帅。”

  《为韩同年瞻上河阳李大夫启》

  《为濮阳公与刘稹书》

  该书落款:“河阳三城节度使王茂元顿首”。写该公文时,王茂元己在河阳任上。

  李商隐文章共存350篇,其中状、启、表、祝文、牒、行状、书等公文275篇,都是代人捉刀。其中为濮阳公即王茂元写的有41篇,而写于泾州或与泾州有关的公文至少有16篇。

  这是李商隐作慕僚的工作内容,实质就是拟撰各种公私应用文书,是他“秘书”职责对招聘他的高官即主人应尽的本分。

  唐代官场公文通用骈体,私人函件也崇尚姘文,因此传世的李商隐文绝大部分是妃青俪白的四六骈体,古文(即散体)所占比例很小。

  李商隐四六因其炉火纯青与高度实用,可供人揣摹借鉴而得以大量保存,他的散文却仅存一二。李商隐骈文典丽工整,才情富赡,特别是用典精妙而善于言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全科玉律。

  《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为濮阳公与刘稹书》是商隐骈文中的名篇。前篇为皇太子永申辩。李永是唐文宗长子,因母后王德妃失宠,杨贤妃受宠而日加诬谮,文宗遂欲废皇太子。开成三年商隐代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撰此文,回护太子,隐斥贤妃,所论极为忠鲠剀切。如“陛下溶发慈仁,殷勤指教,稍逾规戒,即震威灵。虽伐木析薪,必循其理;而逝梁发笱,亦有可虞”,不仅讽喻文宗“即震威灵”之失,而且揭示有人在暗中播弄捣鬼。末两句出自《诗经‘小弁》:“无逝我梁,无发我笱。”郑笺云:“之人梁,发人笱,此必有盗鱼之罪。以言褒姒淫色来嬖于王,盗我太子母子之宠。”篇中用此典,以褒姒喻贤妃,以宜臼喻太子,甚至可以说以幽王喻文宗,所表达的意思非常激烈而少忌讳。篇中警句有:“倘犯在斯须,便遗天性;过当造次,遽抵国章。则以古以今,孰为令子?在朝在野,谁曰全臣?”称得上是至理名言。全文逻辑严密,言辞锋利,极具特色。可惜文章虽佳,天意难回,当年十月,皇太子还是暴薨于少阳院。后篇作于会昌三年,王茂元以河阳节度使驻军怀州,与叛镇刘稹对垒交锋,商隐奉命代撰此书信体檄文。全文以父执的口吻“丁宁恳款”耳提面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势,详尽为其剖析顺逆向背之利害,气势飞动,辞理俱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篇是书檄力作,堪与东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六朝丘迟《与陈伯之书》等历史同类名著相媲美。清朱鹤龄《新编李义山文集序》有云:“若夫《雪皇太子书》、《谕刘稹檄》,则侃论正辞,有风情张日,霜气横秋之概。”颇予褒赏。另有一篇《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序》,作于大中元年,也为后世所重视。当时牛党垄断朝政,卫公李德裕已下野失势,商

  隐受郑亚委托而作此文,对李德裕生平及其著作给予很有深度的积极评价,表现了商隐不以权势论人的卓识。

  李商隐因泾州古城前山有西王母宫而写西王母的诗

  西王母祖庙在泾州,李商隐需曾不至一次亲游。他直接取材于西王母的诗有:《瑶池》、《华岳下题西王母庙》、《圣女祠》、《汉宫词》、《茂陵》、《汉宫》、《玉山》、《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无题·青鸟》、《如有》、《无题·瑶台十二层》、《昨日》、《九成宫》、《碧城三首》、《常娥》、《华山题王母祠》、《房君珊蝴散》、《月夜重案宋华阴姊妹》、《曼倩辞》、《寄远》、《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等21首。

  泾州古城与王茂元

    史书这样介绍王茂元(?-843年)唐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市)人,出身将门,父亲王栖曜参加过“安史之乱”讨伐叛军的战斗。幼从父征战,以勇略知名,太和中累迁至岭南节度使,在安南招抚少数民族各部,并广蓄财产,以财物结交郑注等显贵,迁泾原节度使,郑注败,他献家资饷军,未被治罪,后以将作监领陈许节度使。武宗朝,刘稹叛乱,王茂元在奉命讨伐时病故。在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中属于李党(李德裕),非常器重大诗人李商隐,838年在泾州古城泾原节度使任上,将女儿许配给李商隐。

  王茂元在泾州曾任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散官勋赐如故,并赐官告一通者。

  节度使是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而设,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唐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例兼管内调度军需之支度使及管理屯田之营田使。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乱起,唐廷为了平叛,内地也相继设置节镇,增至二十余道,不置节度使处亦置防御使,防御使不赐旌节,多以采访使兼领。其后,采访使改名观察使,例兼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兼理军民,成为地位略低于节度使的地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军司马、判官、推官等,将校有押衙、虞侯、兵马使等。由于观察使是采访使的改名,故唐代后期节度使例兼所在道的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遇刺史位阙,节镇常遣上佐摄职,然后报请朝廷正授。地方财政收入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对朝廷保持独立状态之河北三镇,甚至全无上供。内地节度使辖区虽是藩卫朝廷的军镇,但实际上往往对朝廷保持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

  写李商隐在泾州古城的越剧剧目《别也难》

  古装剧。陈正国于1984年编剧。

  写唐代爱国诗人李商隐,自幼师从令狐楚,与令女菡玉情同手足。唐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病故。李商隐赴泾原王茂元府作慕僚,意在说服牛、李两党,消释怨嫌,共兴国事。李党股肱王茂元,素爱商隐之才,以女王华瑟妻之。牛党令狐楚之子令狐绉获悉后,遣李纮赴泾原责商隐背恩负义。商隐为向令狐绉剖白陈情,花烛之夜离开洞房,赶赴长安。令狐绉责令其在亡父灵前认罪。李商隐自知无辜,再三陈词,不得令狐绉宽宥,当他去病房探望师妹菡玉时,方知老师令狐楚生前赠女玉玦,欲将女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商隐错失良缘,悔恨交加。菡玉得知兄长欲害李商隐,大义责兄,并赴商隐草舍赠银,让李商隐夫妇远离长安,奔走天涯。“相见时难别也难”,商隐夫妇与菡玉泣别,依依离去。菡玉心力交瘁,吐血身亡,留下了一幕震撼古今的爱情悲剧。

  由浙江新昌县越剧团首演,胡汝慧导演。陈国良、余乐作曲。主要演员蒋雪芹、陈明明、王玲君。剧本发表于浙江《戏文》杂志1984年4期。为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获奖剧目。1986年作者改编成4集戏曲电视剧《别也难》,由浙江电视台拍摄。导演郭福英,摄像叶惠明,作曲何占豪、李中信,主要演员梁伟平、郑一萍、郭婧、杨永生、卢伟强、裘萃川。

  

  李商隐传

  身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爱情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 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毛泽东喜欢李商隐的诗,以李商隐的诗作为书法练习的内容

  现代作家苏雪林费了半年研究工夫即写成《李商隐恋爱事迹考》七万字,由张鹤群君带去上海,交北新书局印行,书出呈一册于那时正在上海开真美善书店的东亚病夫(曾孟朴先生)请求指教,蒙病夫先生大加赞誉而反对论调也有数篇于报端出现。毛泽东很喜欢李商隐的诗,也很喜 欢苏雪林《李商隐恋爱事迹考》这本书,有他给田家英的信为证:

  田家英同志:

  苏雪林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请去坊间找一下,看是否可以买到,或者商务印书馆有此书?

  毛泽东 七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年代不详,当是在 50—60 年代,“文革”以前。 此外,毛泽东还时常以李商隐的诗作为书法练习的内容。《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里,便收有李商隐的《锦瑟》,《筹笔驿》、《无题》(“相见 时难别亦难”)、《马嵬》、《嫦娥》、《贾生》,这几首恰是毛泽东很喜 欢的作品。 

  因为泾州古城,成就了爱情诗的千古大师

  今人很难说清李商隐在泾州古城写了多少首诗,很难说清李商隐在泾州古城为新婚的王氏写了多少首诗,但肯定地说:是泾州幕、王茂元婿使他一生未做成大官,而缭倒一生。

  今人庆幸的是,因为泾州古城,成就了爱情诗的一代大师。因为王氏,使李商隐在他的爱情诗中总摆脱不了王氏的骄小美、妩媚、倩影、低吟、笑魇、美眉,梦中的情,情中的梦,无论是写柳妓、宫女、情人,都剥离不尽王氏的驱体袅娜驱体,丽质天生,因为他和一生最爱的女人生活了11年。

  泾州古城改变了李商隐的命运,从此使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是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

  2009年2月14日-4月1日安泰花园

  

  《泾州古城使李商隐的爱情诗惊艳千载》发表:

  《圣地泾川•佛祖舍利供养圣地》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