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侧记
五月的泾川,处处见绿,景色宜人。今年以来,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该县以转型跨越、加速发展为目标,积极转换思路,寻求经济腾飞的支点,着力在现代农业、工业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聚集发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喜人的新气象。
支点一:咬定“农”字不放松
无农不稳。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处于“原字号”、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成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泾川县新一届班子认识到,要破解这一瓶颈问题,就要不遗余力地发展现代农业。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县委、县政府以全市实施“四个百万”工程为契机,把富民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用力,大力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夯实了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
果品产业是这个县的第一主导产业,今年全县新建果园5.9万亩;在扩大果园规模的同时,深入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全县投资520万元给力果园管理,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35万亩,施肥13万亩,覆膜9万亩。畜牧产业以高标准的集约化养殖为龙头,开建养牛小区(场)9个、肉鸡养殖小区10个、养猪小区1个;蔬菜产业以设施蔬菜发展为重点,开建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新建日光温室200座、大中拱棚1100座,在设施蔬菜的带动下,全县种植蔬菜14万亩。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该县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依靠旱作农业让农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全县累计完成旱作农业推广10.25万亩,其中全膜玉米6.21万亩、洋芋4.04万亩。
支点二:抓住“工”字求突破
农业大县、财政小县,工业经济一直是泾川县经济发展的“短腿”。如何让“短腿”变长,寻找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该县的答案是盘活工业存量,提升工业竞争力。
用“腾笼换鸟”的思维抓工业,走活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盘棋”。
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的县原烤烟复烤厂,因全县产业转型后,厂房资源、土地资源一直闲置。为了盘活这一资源,县上通过招商引资,使一家年产值过亿元、年产近4000吨的棉纺加工企业天纤棉业公司落户这里,并和城东工业园区顺利搭接。
同样的天地,不一样的思维,盘活了现有的资源。目前,这个企业的二期5万锭生产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26万元,回填土方52万立方米,平整场地120亩,正在处理主厂房地基工程。
该县用同样思维、同样的方式,让城西废弃的鱼塘变成了循环工业园区,并为园区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园区建起来后,县上加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今年,全县计划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亿元,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目前,已与正大饲料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3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协议,正在进行工商注册和土地征用等工作;投资7590万元的1.2亿块蒸压粉煤灰标砖和年产5万立方米混凝土砌块生产线等招商引资项目进展良好。至4月底,全县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0万元。天纤棉业二期5万锭生产线项目、家园陶瓷二期工艺瓷项目、福润禽业肉鸡养殖小区项目等重点工业项目,也为全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同时,该县把能源勘探开发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紧紧围绕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全力做好煤炭、石油勘探开发服务协调工作。目前,红河油田百万吨产能大会战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新布设石油探井29口,生产原油5000吨;煤炭资源详查工作进展顺利,新布设探井23口,完钻19口。
支点三:书写“文”字创品牌
五月的泾川,正是一年风景最美的时间,看山山绿,看水水清。
伴随着这几年悄然兴起的“短线游”、“微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该县的王母宫、大云寺、南石窟寺等景点也成了游客青睐的地方。
来自西安的李玉平和家人在参观了大云寺博物馆后,感慨地说:“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文化积淀也很深,看这些景点我们更多的是感受这里的文化……”。
旅游景点人气旺了,这也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据县旅游部门统计,至目前,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5.0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完成4730.3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3.57%和21.12%。
数据形象地说明,文化旅游产业无疑已成为这个县经济发展的支点。
今年,泾川县紧盯国家文化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文化项目,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大文化旅游这块蛋糕,使“软文化”能够“硬着陆”,成为经济起跳的支点。
县上充分发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温水文化资源优势,首先做大景区规模。今年,全县新实施文化旅游开发项目6个,在完善大云寺内部装饰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了大云寺景区三期工程主展馆施工图纸设计及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实施了南石窟寺景区二期工程,完成了山门、三星级旅游厕所主体和停车场硬化,目前正在进行广场绿化扫尾工程;罗汉洞石窟维修保护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设计。
景区变“靓”了、变大了,该县又持续加大文化旅游的“营销”。今年,该县将借助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精心组织开展2012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迎请安奉法会暨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开园庆典活动和“西王母祭祀·祈福纳详”大型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县上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城北体育场完成了土方回填工程,实施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完成了县秦剧团的改制工作。并抢抓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建设机遇,论证储备重点文化项目68个。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