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小吃录》 >> 正文内容

泾川名小吃系列之---献糕子

2012年04月23日 来源:泾川小吃录 点击数:

  这是奔白事、祭祀用的面食,馍类,先献给亡者、祖先,让其灵魂领略其香,享受德恩重如山的最高礼祭,是对他们盖棺论定,永久可享后人躬敬的标志。

  它硕大富态,气宇轩昂,大气庄严,最小有五寸长,把蒸馒头用的起面揉匀,兑好干面和碱,揉成枕头状的长方形,在两头卷出3道花纹,中间略高,用剪刀、梳子帮助,整个是一个古代官帽之形,蒸熟后点上红点,一笼蒸6个足够。

  这是怀着敬意、含着悲情做的,一般遇七八十岁儿孙满堂的老者的白事,是叫喜事的,女人们就那么做着想着人活一世就是这样的感叹,一边想我终于为某某某做了献糕子,就有了我等于给我的儿孙积了福的释然,是积德行善的锅上技艺。一般是老奶奶亲自揉面做出一个标本,婆婆做几个,孙媳妇心灵手巧,三下五除二地做完,要备好于柴,倒足水,弄严堵气的布条儿片儿,不让笼漏一点气,不言语不说晦气话不争吵,一鼓作气蒸熟。

  一般背6个,这是大礼。所谓拉礼,就是背这6个献糕子去吊唁追悼,这馍就叫礼,拉礼指背了这馍。纸货花圈之类是另一种说法,不背此礼,礼无法举办。老外家、舅家、岳父家的献糕子最为珍贵,如官宦、文豪题了词或发了唁电。凡拉礼敬来的各献糕子各拿出一个,一重一重献于灵前,又在某一个上面用毛笔写上来者名字,放入包内。

  白事第二天,把每个献糕子切成四块脱热,一盘盘端上宴会,因塬、川、山的区别,手艺有差别,其形其色其味各不相同,让全体来人吃了这献糕子,这礼就行得规格、品位全部到位,亡者欣慰,后者解脱之情漫溢在第二天的每一个角落和心灵深处。

  包里写了名字的那一个,来者要背回去,主人还把一双馒头切开,铺一层肥肉片,两个馍摞起,用高粱细杆穿过去;肉少,就夹面筋片,连同一个献糕子入包,叫回伴,来者要背回去,叫自家老人先吃,一家人分别都吃到,显示礼尚往来之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