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杨学成:外省来的技术员

2011年09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长200米、宽15米、高3.2米、占地达5亩的“巨型”日光温室大棚,您见过吗?8月31日,记者在泾川县汭丰乡郑家沟村就见到了这样的温室大棚。

  郑家沟村是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红二十五军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四坡战役,歼敌1000余名,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北上……

  平展展的川道里,20座巨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午后的烈日下熠熠生辉。“这种大型弓棚是从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引进的,很适合我们这儿。”汭丰乡乡长吕欣告诉记者。

  正说着,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乡笑呵呵地走过来。“来来来,这位正好是我们从陕西请来的技术员,他对这儿的种植情况熟悉得很,你们问问他吧。”乡长这么一说,眼前这位皮肤黝黑、有些驼背的“老农”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能说个啥哩……”话还没说完,人已钻进了大棚,记者也跟着钻进大棚。“下午太热,把底部的膜多掀起来些,好好通通风。”这位技术员给大棚的主人单存贵叮嘱说,然后又在大棚的辣椒地里这儿瞅瞅,那儿瞧瞧,仔细转了一圈。闷热的温室大棚如蒸笼一般,不到10分钟,记者汗如雨下,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这么热,你每天钻大棚,受得了吗?”记者问。

  “习惯就好了。你看那些老乡比我还辛苦,在里面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呢。”

  聊天中,记者才知道这位老乡模样的技术员叫杨学成,今年63岁,老家就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他家长期种植日光温室大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他年龄大了,种不动了,就把地转包给邻居,自己出来当技术员。先是在庆阳市镇原县待了几年,等那儿的日光温室发展起来后,他又来到泾川县,将云阳镇的“巨型”日光温室大棚技术带来了。“云阳镇的大棚最大是3亩左右,这儿扩大到了5亩。”杨学成说,泾川县人多地少,大多农民进城打工,地里都种大田作物,收益很少。现在搞的这种大型日光温室弓棚,和高标准日光温室相比,投入少,小型农机可以耕作,劳动强度低,收益也很好。“但一开始农民不相信,推广有难度。”杨学成说,当时很多农民问他:“搞那么大的棚,种那么多的辣椒,能卖出去吗?将来肯定倒河滩里了!”杨学成给大伙作保证:“不可能倒河滩,如果那样一切损失我来赔!”

  今年初,在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座占地100亩的大棚建成,分时段全部种上辣椒。从此杨学成每天这个大棚进,那个大棚出,给农民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为不误农时,杨学成今年大半年只回过一次老家。

  5月份第一茬辣椒收获上市,结果供不应求。“有一个棚,3天卖了5200元。有一次来了4辆拉货的大车,结果没辣椒,扑了空。”杨学成说,现在有个别大棚快收完两茬,每个棚收入超过4万元。“农民大把大把地收票子,我也很满足。”对此杨学成很自豪。

  “现在他和我们混熟了,和自家人一样。”种植户单存贵说,村里人都很感谢杨技术员,希望他能长期留下来。听说9月中旬开始,村上又要建20座大型日光温室大棚,杨学成说:“这下估计我一时半会儿又走不了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