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人民政府二OO六年工作总结_200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建设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为目标,围绕扩大县域经济总量这一主线,抢抓机遇,优化思路,创新机制,实干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新的发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16亿元,增长11%;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增长3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6680元,增长10%;农民现金收入完成2004元,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36万元,增长15.8%。

  一、2006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探索出了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五新一好”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产业开发、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等5个单体规划。对确定的22个新农村示范村,结合产业开发、生态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生态能源建设,逐村进行了现场规划,分别确立了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二是加快泾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以泾汭河川区乡镇为重点,确定区域,按照不同产业和不同模式,建设示范基地,带动整体发展。完成投资350多万元,整修砂化道路23公里,新修高位蓄水池2座,衬砌U型干渠3000米,新建中拱棚2591座,种植蔬菜5560亩,人均产业纯收入达到840元。三是大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节水灌溉高效农业、优质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新栽果树经济林3.06万亩,种植优质牧草2.21万亩、各类蔬菜8.02万亩,新增养牛1万头、养猪0.6万口;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8.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9亿元。四是推进新村建设。集中实施了党原李家、窑店公主、飞云坡头等2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积极实施“三清五改”,全县新建小康屋1200多户,改扩建1510多户,新修乡村道路370公里,砂化道路405公里,配套有线电视1236户,新建人畜饮水工程8处,新建生态能源示范户1200多户。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组建宣讲培训团,逐村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文化、劳务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培训。积极推行村级民主管理,在村级干部选用、财务管理、民主议事等方面探索出了新机制。

   (二)全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实施“六个三”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扩张规模,提质增效。一是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完成了农机厂、毛针织厂的改制任务,化解了原棉纺公司、化工厂、饮食服务公司、粮食系统企业的债权债务和职工身份置换等遗留问题,医药公司完成了医药商厦、玉都药站和南门家属区的资产变现及首批职工的安置,改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年内上缴税金152万元,同比增长15%。二是重点工业项目进展良好。实施工业项目10项,完成投资4710万元,丰泰棉业公司2万锭棉纱生产线扩建全面建成,博德机械设备公司非标件生产线、育才酒精公司3万吨酒精改扩建、3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二期项目进展良好。县煤矿、育才酒精公司、王母泉啤酒公司、旭康食品公司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76亿元,增长18.1%,工业增加值完成4.59亿元,增长18%。三是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旭康公司4000吨出口罐头生产线项目、梁河酒厂500吨白酒改扩建、民建机械厂万台铡草机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全县新增民营企业15户、个体工商户585户,新增从业人员1434人,新增注册资金 3753万元,上缴税金1583万元。

    (三)大力实施综合开发,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持续推进县城开发建设。积极实施“东进西移北扩”工程,完成城镇化建设投资1.2亿元,增长27%。东大街综合整治建成了绿化带、人行道等基础工程,城西开发完成了环西路商住楼开发,城北开发完成了重点项目的论证组装和规划设计,突破了征地难点,城关镇办公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一纵道路、安定大桥已建成通车,陇东汽配城投入营运,泾州步行街开发、市政工程、泾川饭店改扩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二是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以高平、玉都、荔堡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施项目建设92项,完成投资1.2亿元,引进豆制品加工生产线一条,建成专业市场5处。三是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借助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机遇,加强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规范化建设,瑶池沟彩虹桥、南石窟大桥即将竣工,开发了完颜民俗表演节目和“泾州玉印”等旅游产品,完成了西王母浴苑休闲观光区对面山廊亭建设。年内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42.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83.6万元。

   (四)坚持抓项目不动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挖掘政策潜力,不断提高项目谋划、运作、管理水平。全年储备50万元以上的各类建设项目140项,争取确定国家投资项目39项,新开在建项目80项,完成投资4.87亿元,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纳入了全省“十一五”规划;县城至荔堡通乡油路、现代农业示范、农村饮水安全、基层“两所一庭”建设、检察院技侦用房、法院审判庭、田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淤地坝等项目均已下达投资计划。积极实施整合政府支农资金试点,实施支农项目24项,完成投资6018万元。高平城南水厂、章村节灌、4000吨罐头食品进出口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泾河北大路改造全线贯通,洪河灌区改造、县城至荔堡通乡油路工程、城网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实施各类招商项目26项,引进到位资金8312万元,金属材料构件加工、高档纸箱、脱水蔬菜生产线建成投产,出口罐头、泡菜加工、城北地热综合开发、彩钢板生产线、万吨果渣饲料加工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深入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源建设的新途径,及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将财力向基层、向重点行业倾斜。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监管。进一步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乡镇干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统发,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零基预算,县乡两级财政运行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内新增转移支付资金1285万元,增加预算财力885万元,财政支出达到2.54亿元,增长17.5%,一些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社会事业支出增幅达到29.5%和54%。

   (六)坚持以人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狠抓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增加教育预算600多万元,设立了“5个10万”教育教学奖励基金,落实免杂费补助资金1087万元;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建中小学15所2.05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9547平方米,完成了泾川二中迁建工程。全县高考本科上线503人,同比增长187.43%,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7.6%,初中毕业会考六科合格率达到42.65%。切实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群众参合率达到86.3%,报销住院医药费520万元;积极探索建立大病统筹机制,县财政按每个农民1元标准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大病农民实行二次医药费报销,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县医院门诊大楼和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1018万元,新修村卫生所35座。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计划生育基层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各种奖励扶助和优先优惠政策,办理养老储蓄、发放奖励资金237.78万元,建成了26个标准化村级计生工作室和5个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完成了13个乡镇服务站标识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迎回了“泾川人”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完成了21个自然村“村村通”续建工程和9个乡镇市县节目通达乡镇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落实“三保一奖”政策,实施科技带动项目23项。切实关注民本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弱势群体保障制度,集中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发放低保资金231.7万元,下拨救灾款148.9万元。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村安全饮水、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县城至荔堡油路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市县电视节目通达乡镇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持续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抓住理论学习、对照检查、落实整改三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点、督促检查和群众监督评价四项制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完成了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9.68%。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干部素质建设年”活动,结合先进性教育、党章主题教育和荣辱观教育活动,举办各类主体班36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人(次),先后组织18名县级干部和66名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选派32名干部到省、市党校进修学习,安排24名科级后备干部到外地挂职锻炼,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巡查制度、乡镇党委书记向全委会述职制度,全面推行了干部谈话诫勉、副职分管财务等制度,健全了干部监督机制。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了以落实“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管理民主”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了村干部“两推一选”和交叉任职制度,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的各项任务。大力实施村级阵地建设工程,年内修建村部30个,完成投资364.9万元。不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发展党员437名,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党群共富信用联合体”47个,建立“三户一组奔小康” 帮带小组2300多个,培养“双带”型党员2300多人。切实加强企业和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了“党员先锋岗”、“金点子好建议”评选、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2007年全县工作思路及重点

    2007年,我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质增效、强县富民为目标,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任务是:实现八个突破、实施十大项目、办成十件实事。

    实现八个突破:

    l、在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取得新突破。着眼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突出产业、设施、住宅等重点,启动实施泾河北大路沿线产业带建设,扩大泾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模,集中培育南北二塬优质红富士苹果、泾河川区果菜间作、山台地杂果和澳洲青苹、山区草畜四大特色产业经济带。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新兴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以产业为基础,以二三产业为补充的增收体系。着眼于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水利基础建设,完善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集中开展“三清五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眼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积极引导建设示范村,实行产业开发、小康住宅、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精神文明相配套,重点抓好章村、荔堡大寨等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县新建小康屋1000户,改扩建1500户。

    2、在工业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扩张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抓好“六个三”工业项目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园区,招商建办2户以上投资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企业项目建设进度。深化企业改革,全力抓好建筑公司、复烤厂等县属企业的改制和盘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年内新增民营企业15户、个体工商户500户。

    3、在城镇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集中实施城北新区开发,启动职教中心教学楼等建设项目,加快县城北扩步伐。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施陇东果品瓜菜交易中心招商改造,启动东大街商场经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努力抓好村镇开发,全面完成30个重点村庄建设规划,加快重点小城镇开发建设,配套道路、电力、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办专业市场。

    4、在旅游产业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项目支持,实施南石窟寺维修和大云寺景区开发;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持续抓好田家沟水土保持生态景区建设,规划开发王村百泉、官山林场、温泉对面山坪等景点,丰富旅游资源内涵。不断提高对外接待水平,实施温泉宾馆改扩建工程,加强宾馆饭店行业规范化管理。强化旅游促销,提升旅游效益,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5、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多方加强项目论证、贮备和争取,建成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项目库,全年筛选推介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年内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5亿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政策,力争年内招商引资突破1亿元。

    6、在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财政省直管县试点,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零基预算制度,促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多方汇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缓解支出压力。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动态监管,加强零散税源的精细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想方设法化解乡村债务,切实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7、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持续实施中小学危改工程,全县新建改建校舍1.5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9000平方米。坚持科技推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切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培训、技能培训和公德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普及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推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和扶助政策,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搭建交流宣传平台。

    8、在关注民生上取得新突破。改革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县级财政预算列支;认真开展救灾救济,适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积极扩大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环境保护,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集中开展农村畜禽污染防治,加强城镇污水、企业排污、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扎实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重视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农民工维权等热点问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社会安全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工程、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实施十大项目:

    年内集中实施十个过千万元的项目:

    1、建成伊壮乳业泾川千头奶牛场,在城关茂林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标准化牛棚200座,饲养奶牛1000头,完成投资1000万元。

    2、盘活复烤厂资产,实施丰泰棉业二期扩建项目,年内投资达到2000万元。

    3、开建大云寺博物馆,建成大雄宝殿、前殿及配殿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100万元。

    4、开建王母宫主题公园,完成建筑公司拆迁,新建水景区、休闲区、市民广场等7个功能小区,融山、水、城于一体,完成投资1300万元。

    5、实施职教中心迁建工程,新建教学楼7000平方米,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完成投资1000万元。

    6、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县项目,开建县医院门诊大楼,实施11所基层卫生院新建改造,完成172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完成投资1200万元。

    7、实施水保综合治理项目,开建蒋家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新建各类淤地坝36座,完成投资1760万元。

    8、实施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开展红河灌区、联丰灌区改扩建,实施联丰渠、幸福北干渠田间配套工程,新增节水灌溉3000亩,完成投资1200万元。

    9、实施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建设项目,以高平、党原、丰台、窑店、王村、飞云等乡镇为重点,复垦整理土地6000亩,完成投资1000万元。

    10、实施通乡油路项目,完成县城至荔堡通乡油路51公里,开建高邵公路泾川段油路22公里、后党公路油路26.7公里,完成投资4000万元。

    办成十件实事:

    1、多方建办泾川三中,实施荔堡中学、高平中学改扩建,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缓解高中入学难的问题。

    2、继续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健全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看大病难的问题。

    3、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全县7600名贫困人口得到稳定救助。

    4、实施党原高寨、罗汉洞土堑坳、红河朱段、太平崖窑4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稳定解决5000人的温饱问题。

    5、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示范户2000户。

    6、精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农民1.95万人,组织输转富余劳动力3.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7、实施蒋丰公路油路13公里,完成党原—李家、公主—高家山通村油路工程,进一步改善乡村交通条件。

    8、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共池水厂,解决1.2万人和2000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

    9、加强城区水源地保护,开展供水管网改造,搞好水质监测,综合提高生活用水生产能力,让城区群众用上安全放心水。

    10、开建县城垃圾处理场,加快公厕、停车场等公益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优化县城人居环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理清发展思路。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委扩大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研究确定了我县“十一五”及200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措施。论证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单体规划、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县城及重点小城镇规划修编。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分口研究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现场审定工作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讨论制定了各项重点工作的思路,明确了长远目标和当前任务,指导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加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六个一”责任制,并严格进行考核,接受社会监督。成立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各项重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调度,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各部门也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对重点工作、典型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3、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抓企业的机制。把抓工业、抓企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行招商引资重奖制度,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企业,乡镇确定三分之一的干部办企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二是创新产业开发机制。突出抓园区、抓基地、抓大户、抓龙头,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培育产业大户,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兴办龙头企业,形成了协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带动带动型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向上争资、启动内资、吸引投资、信贷支持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制定了《泾川县“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草案)》、《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办法,大力推行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在主导产业开发中,搞培训,做示范。五是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全委会述职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以引项目、争资金、育典型、办企业、增财力的多少作为衡量乡镇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重奖重罚。

    4、改进工作方式。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持续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改进决策方式。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搞好协调服务。把工作重心向为基层、为群众服务倾斜,在抓点示范、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中转换职能、发挥作用。

    5、改进工作作风。一是开展“干部素质建设年”活动。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外出考察、考核评议、深入整改等办法,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了以政策法规、项目知识和市场经济等知识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以干事创业、调查研究、重塑形象为主题的作风整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树立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三是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各自分工,深入自己所联系的乡镇、村组、部门和企业,倾注精力抓大事、抓项目、抓典型培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06年,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不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宽;三是城镇开发受土地、资金等问题的制约,一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展比较缓慢;四是公共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项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