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现代林业新元素扎根泾川大地

2011年08月24日 来源:国家林业局 点击数:

  泾川县,甘肃省集体林改工作的一面旗帜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泾川召开北方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指出,泾川“用改革的生动实践回答了‘改不改’、‘靠谁改’、‘怎么改’这三个问题,为北方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树立了样板”。

  在泾川树立的样板中,林下经济发展引人瞩目。

  昔日的泾川,残塬沟壑间满目绿树葱茏,但总显得有些荒凉和寂寞。如今,泾川的山林里鸡啼喔喔,多出了一些鸡舍和防护栏,林区道路也修通了,人员进出开始频密起来。泾川人自己都感慨:这确实是黄土高原上旷古未见的新景象。记者则感到:集体林改唤醒了黄土高原沉睡的活力,现代林业的一些新元素开始扎根陇原大地。

  沟塬林下也可以创富积财

  记者跟随泾川县玉都镇郭家咀村农民赵永峰,来到他经营的林下生态鸡养殖示范点。这是一处海拔颇高的残塬地貌,槐树和杨树高大繁茂,投下浓密的凉荫,四五个鸡群就散在鸡舍附近的林子里觅食。一位工作人员正在鸡群的活动领地内消毒。

  赵永峰介绍:“我家分到50亩林地,已经领到了林权证。但对林下养鸡来说,50亩太少了些。我把相邻的60亩林地也租赁过来,连成了比较大的一片,每亩每年支付租金50元,租期15年,建成了现在的林下养殖场。”

  有了生态场地,林下养鸡还需要资金。赵永峰自筹了10万元,又在玉都镇党委、政府和泾川县林业局的协调帮助下,通过林权抵押从信用社贷了5万元,就这样建起了育雏房、养殖大棚和管护房,并设置防护网,整修道路,设立防疫监测点。

  赵永峰说:“如果不是有林改政策,我无法租到林地,无法贷到款。今年3月,我第一批投放1万只鸡苗,8月可以出售;第二批在7月投放1万只鸡苗,12月可以上市销售。这样,我今年可以销售2万只肉鸡,纯收入应该有30万元左右。”

  在紧邻玉都镇的党原乡高丰村,农民朱贵良也为集体林改兴奋。

  2010年,朱贵良以每亩每年50元的价格,租赁村里25户农民承包的102亩林地,建成了自己的林下养鸡示范点。记者看到,朱贵良建起了40间800平方米的鸡舍,搭建了1200平方米的遮阳网,各种养鸡器具齐备。鸡群或聚在树荫下,或散入沟坡的密丛中。

  朱贵良说:“2010年,我购回1万只鸡苗,经过5个月养殖,当年净收入15万元。今年,我想按照‘分批补栏,按季销售’的模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分两批养殖,第一批养殖5000只,已经销售2000只,实现销售收入14万元;第二批已经购回鸡苗5000只,预计9月销售,实现销售收入35万元。这样,全年下来,林下养鸡收入会达到70万元,实现纯收入15万元。”

  跨省租林地是投资新机会

  泾川县和周至县,一个属甘肃省,一个在陕西省,两地相距250公里,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来往。集体林改激活泾川大地,泾川的沟峁林地吸引来了远在周至的民营企业家张新岐。

  2010年,张新岐通过林地流转,投资25万元,以每亩每年45元的价格,向泾川县城关镇土窝子村村民租赁了1050亩林地,发展林下养鸡,修建生态鸡舍5座200平方米,设立生态防护围栏5300米,养殖生态鸡1.5万多只,当年实现利润22.5万元。

  在凤咀山的生态鸡放养点,一群群土鸡长得健壮,羽翅丰美,格外活跃。张新岐介绍起自己的“养鸡经”:“我今年已经两次投放鸡苗,共2万只,目前已经销售肉鸡7500只,实现纯收入11.25万元。从养殖效益成本分析,平均每只鸡成本50元,其中鸡苗费2.3元、饲料费45元、防疫费0.2元、人工费1.5元、水电费1元,平均重量超过3千克,市场售价每千克20元,每只鸡平均收入65元,净利润每只15元。这样,到今年年底,我全年的纯收入估计会达到30万元。”

  泾川县城关镇土窝子村村委会主任张涛说:“张新岐从陕西到我们这里租赁林地养鸡,这在集体林改前根本是不可能的。林改后,农民才有权把自家林地租赁给张新岐。农民自愿出租林地给投资者,这就把森林资产整个给盘活了。”

  张新岐租赁的凤咀山林地,分属土窝子村2个村民小组118个农户。这些出租林地的农民每年都从张新岐的公司获得稳定的租金,等于在林木资产之外,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大家都很乐意。根据合同,农民出租林地期限为10年。

  泾川县城关镇党委书记赵志刚说:“张新岐选择到泾川投资,当然是看到了林改提供的创富机会,同时农民出租林下空间也得到了现金收入。一些农民看到张新岐在山林里养鸡成功,也开始发展林下养殖。城关镇可用于发展林下养殖的林地有4600亩,按每亩200只生态鸡计算,每年可养92万只,实现纯收入1380万元。”

  林业合作社成强农新武器

  “林业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泾川农民中流行的热词。

  记者在泾川县丰台乡张观察村采访了正兴林果专业合作社。这是张观察村农民马正兴2008年3月发起组建的,注册资金80万元,目前已经有178户社员参加进来。

  合作社办公室墙上,“发展林果产业 强农富民增收”的巨幅标语十分醒目。营销网络示意图显示,合作社的产品已经打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内蒙古、陕西、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市场。办公室还张挂合作社的章程、组织机构、服务宗旨、主要职能、社员标准等。

  马正兴说:“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坚持‘自愿、平等、合作、共赢’,以发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果园标准化管理、信息服务、果品营销为主要内容,为农民兄弟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今年,马正兴利用合作社优势,带头整合湫池村63户农民的320亩林地,集中建办了一处规模化的林下生态养殖示范点。这个点建设起点较高,2栋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在黄土高原上很是少见,还设置1100米防护围栏,整修2公里林区道路。合作社还紧盯市场做生意,与四川省等国内大市场紧密连接,实行订单养殖,在农民中确属技高一筹。

  目前,加入正兴林果专业合作社的每个社员,都掌握了2项到3项林果新技术,都发展了5亩以上的果园或生态林,都开展了林下养殖,年平均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这在泾川县的沟峁交错地区是很不容易的。

  马正兴说:“集体林改前,大家认为山是集体的,林是干部的。林改后,大家感到山和林都是自己的了,都很珍视林地,想在林地上发挥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大家从实践中亲自体会到,林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好平台,社员可以抱团闯市场,维护共同利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