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帝王与佛事五:隋文帝杨坚泾州建寺

2011年07月07日 来源:圣地泾川 点击数:

  五、隋文帝杨坚敕泾州建寺,李阿昌等建造像碑现存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复兴佛教,史书有如下记载: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前后,着手复兴佛教,是北周废佛后佛教的必然反弹。

  北朝后期,北周境内有佛寺一万所,僧尼近100万人,北齐境内有佛寺三万所,僧尼近200万人。 (道宣:《广弘明集》卷二十四,《大正藏》卷五十二史传部第2103号经文)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诏毁佛,没收寺院及其田庄,销毁铜像、佛经,勒令僧尼还俗,编入民籍。三年后北周灭掉北齐,将毁佛行动扩大到这块占领区,将这里的寺院财产全部没收,200万僧尼还俗。

  开皇元年(581),杨坚废掉周静帝,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于是开始正规复兴佛教。

  隋文帝是西魏大统七年(541)出生在同州大般若寺(后改名大兴国寺),一直被尼姑智仙抚养到13岁才回到家中,智仙并告帝曰:"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将灭,由儿兴之。"(详见: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28〈道密传〉,《高僧传合集》,又见清.王昶编《金石萃编》卷3〈栖岩道场舍利塔碑〉,北京:中华书局刻印本;隋.王劭〈舍利感应记〉,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17,唐.魏征等《隋书》卷1〈高祖本纪〉上),这是隋文帝日后奉佛、护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由于耳濡目染和感恩戴德,自然从小就对佛教有深厚的感情。开皇五年,他受菩萨戒,成为菩萨戒居士。然而对于复兴佛教,这种主观因素相对于客观形势来说,远不是主要的原因。北周毁佛 ,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加以解决,并不能改变社会信仰,因而没能触动佛教的社会基础。短暂的毁佛之后,必然出现反弹,这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使其然的。隋文帝的复兴佛教,是顺应了客观形势,遵循着这个法则办事而已。

  唐初对隋文帝复兴佛教的物化方面的情况,作过这样的统计:"周朝废寺,咸为立之。名山之下,各为立寺。一百余州,立舍利塔。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六十躯。"(道宣:《释迦方志》卷下《教相篇第八》,北京:中华书局,2000)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普诏天下任听出家,……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书.经籍志》卷四、《资治通鉴》卷一七五)。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诏令天下州县立僧尼二寺,诏文中有"老庄无申业报之言,岂畅因缘之旨,故佛教为高"等语。(《金石萃编.诏立僧尼二寺记》卷三十八)。令天下立寺,应无分公私,混同施造。(《历代三宝记》卷十二,《释氏稽古略》卷二)。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令于诸州名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释氏稽古略》卷二)。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诏天下诸州名藩建灵塔,分送舍利于三十一州。诏文有谓"朕归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现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隋书》卷二,《法苑珠林》卷五十三)。

  隋炀帝杨广原先的身份是晋王,曾以扬州总管的职务驻守扬州(今江苏扬州市)。杨广多次致函,奉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为师,请他来扬州为自己授菩萨戒。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智顗在扬州总管寺城设千僧会,举行授菩萨戒仪式,随即在杨广府邸"躬传戒香,授律仪法",为杨广起法名为"总持",杨广尊称他为"智者"。(《续高僧传》卷十七《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开皇十九年,杨广在扬州设立慧日、法云两个佛教道场,邀请学问僧、律僧在其中研究、弘扬佛教,自己藩府出资供养。隋炀帝称帝后,立即将洛阳营建为东都,并设立东都内慧日道场,成为皇家宫廷佛教研究院。

  《陇石金石录》载:隋李阿昌造像碑在泾州故城水泉寺,高四尺一寸,广一尺四寸,厚四寸,"自周武帝禁断二氏,隋初始复解弛,故碑云今蒙皇德开兴二教。亦象教再兴一史料也。"碑题名中,有鹑觚令李显,宜阳君守李阿昌,车骑将军韩定口,河东郡守梁令伯,皆乡邦宿献。

  碑文载:"维开皇元年,佛弟子李阿昌等廿家……今蒙皇家之明德,开兴二教,然诸人等谨请比丘僧钦为师,……竟施财物,营造精舍,土木之所存。远采名山之石,建□碑像,庄丽于工,……此兴造之功,一愿钟报于帝王……"

  从碑文可以看出,隋文帝《诏立僧尼二寺记》,诏州县修僧尼二寺,李阿昌等在泾州城营造精舍,采名山之石,建碑造像。该造像碑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明《统志略》载:安定县官寺碑,开皇六年,未详。《陇右金石录》又载,"安定县造像碑,在泾川县今佚" 。《通志金石略》载:"安定县造像碑,开皇六年,未详。"

  民国邹光鲁《泾川县志》载:"《隋赵刚碑文》……,循心之胜境,弘道之静场……物者也,但俗学素称圣心□□□且发至愿以开诸意。﹍﹍碑首题款:前安定郡都邑师比丘道觉国公,前安定太守化主赵刚,事侍中行渭州事武咸县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渭州 □ 军,使持节尉骑大将军开府□……"

  刻石人中有皇甫、安、梁、胡等泾州大姓34人。

  这又是隋代佛寺碑一通,当是大兴国寺之外的隋代泾州城另一佛寺碑。该碑,现水泉寺一带古稀老人在文革前还曾见在水泉寺中学内,现不存。

  据以上记载,可知自隋文帝复兴佛教以来,在隋开皇元年至十年期间,泾州有安定县造像碑﹙李阿昌造像碑﹚、安定县官寺碑、赵刚碑 。有寺碑肯定有寺,泾州州城内至少有大兴国寺、官寺、李阿昌造像寺、赵刚碑寺等四处佛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