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城方言 >> 正文内容

方言之“耍舌头”

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平凉人把能说会道谝的很劭(音shào)嘴像“八哥”的人称之为耍舌头或耍嘴皮子,也叫“谝三”或“老谝”。意思是指光说不做,也指卖弄口才,一般含有贬义。如:你甭光耍舌头咧,干点实事给人看一下撒!

  众所周知,舌头的功能之一就是用来说话的,话有好话、瞎话、废话、笑话,而在舌头前面加上一个“耍”字,就有了玩弄的意思。过去,在平凉城乡集贸市场上有一群专职耍舌头的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谓“牙客”,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经纪人”。但这些“牙客”们耍舌头的本事并不是很高超,只能在集贸市场上与牛羊鸡鸭为伍。在衣襟底下捏指头是“牙客”们常见的手段,而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三把牛羊卖给李四,再说服李四把钱乖乖掏出来给张三,“牙客”会从当中收取十几元或几十元不等的“口舌费”。

   “半瓶子”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集贸市场上与“牙客”打过几次交道,发现这些靠耍舌头做生意的“牙客”总给人一种“坑蒙拐骗”的感觉。他们往往为了获取那一点“口舌费”,会摇唇鼓舌,夹枪带棒,嘴角冒白沫,连日鬼带日弄忽悠着买卖双方稀里糊涂地成交了,他们好两头收钱,坐享其成。

  有人说,平凉人天生是做生意的料,因为平凉人大多能说会道。当然,平凉人是做不成大生意的,做大生意要的是胆略和智慧,做小生意则需要狡黠和机变。像天水出了个潘石屹,平凉出了个马光远。潘石屹靠盖大楼出大名,马光远靠好口才出大名。因此,平凉人是做小生意的高手。

  当然,现在也有职业耍舌头人,如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政府、企业的新闻发言人等。这些受过良好教育,领工资念稿子说着醋熘普通话的职业耍舌头人,他们耍舌头耍嘴皮子的本事要比“牙客”高超许多。

  在平凉,爱耍舌头或老耍舌头的人要么是有权有钱的人,要么是啥也没有的人。有权有钱人耍舌头那叫“口才好”,啥也没有的人耍舌头那叫“谝手好”。口才好是书面语,类似于官方认证,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纵横捭阖,还会赢得掌声与喝彩。个别口才好的人还能在演讲大赛中获奖,名利双收。谝手好是市井语言,是草根阶层略带戏谑的嘲弄,可以在小范围内三五人中嬉笑怒骂,满嘴冒泡,但不会有人因此赢得赞许和尊重。相反,因为他(她)太能说,太会说,反而会降低他(她)的社会评价:那怂嘴太能,不好交!

  平凉是个小城市,平凉人把小叫“碎”,把爱唠叨的人叫“碎嘴子”。尤其是生活在乡间小巷里的人是爱说又不咋会说,常常让人听着烦。平凉人爱说,还有一个原因,这里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要冲,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大多是匆匆过客,所以平凉人说话说过撂过,可以不负责任。因为不负责任,可以随便说,又因为说话太随便,所以也无法对所说过的话都负责任,因为不负责任,难免出现“拉是非”现象,引起口舌之争。

  耍舌头的人能说,可以上嘴皮不挨下嘴皮,可以信口雌黄,可以黑白颠倒,可以混淆是非,可以舌战穷酸,但至今未见一个耍舌头的人有能把死人说活的本事。在流行“执行”和“执行力”的现代社会,平凉人爱耍舌头(耍嘴皮子)的传统,也让我们付出了代价,那就是说得多干得少,贻误了很多机遇和机会。所以,绝大多数平凉人爱说别人是非,爱发无谓牢骚,却不思进取和创新,有强烈的小富即安的惰性心理。

  其实,耍舌头的平凉人毕竟是少数,因为耍舌头或耍嘴皮子给人的感觉是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会说常常受人欢迎,能谝的人可以活跃气氛,但爱说尤其是说不到点子上就会惹人烦。在平凉的大街小巷、商场、公园,到处都是扎堆谝干传的,而且不分男女老少。平凉人能谝会说不在于表达什么,而是一种习惯,甚至说就是一种提高身心健康的方式。可是,对那些心口不一的耍舌头的人,我们平凉人是很日眼的。

  耍舌头、耍嘴皮子和爱面子是平凉人的文化性格,也是平凉这座城市的文化劣根性。说一句平凉人不爱听的话:不怕你嘴硬,就怕你不行!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文化传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能够改变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无法不受其影响,活在什么样的文化空气中就会走出什么样的人,不甘平庸和落伍的平凉人,该拿什么来证明自己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