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重点工程泾渗路建设现场见闻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pic_15.jpg

\pic_16.jpg

\pic_19.jpg

\pic_14.jpg

\pic_17.jpg

    省道202线泾川至渗水坡(甘陕界)段公路,省道218线静宁至庄浪公路是我市实施的两大重点建设工程。

   泾渗路,起于泾川县城西的十里头,穿越泾川灵台5个乡(镇),终至灵台县甘陕交界的渗水坡。路线全长68.7公里,总投资7.68亿元。它的建成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公路运输网络结构,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项目建成后,将为沿线群众的出行、生产以及苹果等运输提供快捷的交通条件。

   眼下正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期,进展如何?5月17日至18日,记者赴这条公路施工现场进行了采访。

(一)

   “泾渗公路的建成,将终结灵台境内无二级公路的历史,意味着平凉各县(区)全部实现了通二级公路的目标。”泾渗公路项目办总工程师杨兴中介绍说,“这无疑赋予了泾渗公路无穷的魅力,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项目办和施工单位都高标准严要求,在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倒排工期,确保工程进度,努力把泾渗公路建成精品工程。”

   “公路人一直在修路,却没有怎么走过好路。”泾渗公路项目办综合科科长程伟向记者透露,“作为泾渗公路项目办总工程师,视公路质量如命根的杨兴中总工,为了紧密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在施工伊始一周时间内,曾两次对68.7公里泾渗路进行徒步查看,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记者在杨兴中引领下,首先来到位于灵台县城西的泾渗路三标段达溪河大桥施工现场。只见工地上桩基开挖、墩身支模、混凝土灌注、钢筋笼制作等工序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承担泾渗路3标段施工任务的是武警交通部队一总队一支队。记者了解到,这支部队曾参与我省境内汶川地震灾后的国道212线公路恢复重建和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灾中也屡建功勋。

   “桥梁是公路交通的咽喉。我们承建的标段全长27.5公里,主要工程为桥梁和涵洞,泾渗路18座桥梁中的10座就在这一标段。”泾渗路3标段项目经理桑军彦介绍说,“工程队自2月下旬进驻工地以来,全面拉开了桥梁涵洞施工。下一阶段,将继续发扬武警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力争在工程期内保质保量完成筑路任务。”

   (二)  

   沿着山路,经过近30分钟颠簸,记者来到泾渗路2标段什字镇饮马咀作业现场。在施工工地,记者站在沟边俯瞰:脚下的深沟里、山腰间,数十台大型机械来往穿梭、互相竞速———挖掘机舒展机臂,“抓”起一方方土石;工程大卡不顾沟深路险,充当着勤劳的“搬运工”;坎坷面前,推土机迎难而上,将其夷为平地。

   “饮马咀施工现场主要工程量为挖方、填方,其中挖方65万立方米,填方17万立方米。”该标段项目经理贾志强告诉记者,此段路基为深挖高填,施工难度大,填方路段利用强夯进行基底夯实后分层进行填筑,挖方垂直高度达55米,填方垂直高度达52米。“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专门在该施工段配备了2名专职安全员全程负责安全工作,指挥机械设备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力保危险作业段内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工程质量同样是施工单位的头等大事。”返程途中,记者在和杨兴中攀谈中问及如何保证建设质量时,他铿锵作答:“无论是项目办、监理处,还是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试验室,每一批材料进场、每一块预制件浇铸、每一段沙石回填都要进行质检,决不让一块‘豆腐渣’混进场。”随后,他将记者带到泾渗公路2标段工地试验室。

   走进试验室,记者看到各式复杂的仪器设备分布在土木室、力学室、养生室、水泥室四间试验室里。在水泥室,正有人在记录着什么。“这是在检测水泥细度。”在一旁的检测员李伟告诉记者,“这里的试验室有54台仪器,可满足许多常用材料‘体检’,光水泥这一项检测就要过8道关卡。”  

   (三)  

   位于泾川县太平乡境内的唐洼里隧道是泾渗路全线惟一一条隧道,也是施工难度最大一道工程。记者乘坐的越野车顺着一条2公里长的窄峭小道,一直“蜗行”至沟底,才来到唐洼里隧道施工现场。

   唐洼里隧道虽处在沟底,但因施工队伍的进场开工显得并不冷清。记者看到,隧道口1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不时传出钢铁的碰撞声和指挥者的声音。

   唐洼里隧道由泾渗路1标段承建,项目经理张森介绍,施工队一入驻工地,就在洞口拉开了架势,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道道难题———隧道进出口所处位置地形地貌复杂,洞口水位高,土质呈淤泥状态。而且沿线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小,现有的便道坡陡弯急路窄,大件设备、材料运输困难度大,施工条件十分艰苦。

   “‘降水’是隧道施工的首要工作,必须把水位安全降低到洞底标高以下才能挖掘,否则洞内就会积蓄山体涵养的水。”张森说,“于是,他们根据地质特点,采取深井降水措施,在隧道口两侧各打了一口10米深井,通过水泵把作业面附近的地下水不间歇地抽走,使洞内水位下降,加快了施工进度,现已顺利完成套拱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始超前支护大管棚钻进施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