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城方言 >> 正文内容

方言之“攒劲”

2011年04月16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攒,《汉语词典》解释为:聚拢,集中。劲,力量,力气。两个字凑在一块儿就是———攒劲。

  在方言中,攒劲是用来赞扬人或者赞美事物。说人时意思是能干、利索、漂亮、俊美。说物时意思是好看、好吃、好用……新疆、四川、甘肃酒泉人也说攒劲,意思与去年的流行词“给力”相近,就是好的、出色的、满意的意思。攒劲作为动词,意思是加油、努力、用劲。举例:你攒劲抬!作为形容词,意思是很好的、出众的。举例:这个东西攒劲得很!今天这事办得很攒劲!

  “谁谁是个攒劲人,谁谁弄事比较攒劲,谁谁长得很攒劲……”在平凉方言中,攒劲一词寓意比较宽泛,大意都是褒扬某人在某一方面比较出色。

  要说谁是咱平凉最攒劲的人?这个定义确实不好下,我想也没人敢说:“我就是平凉最攒劲的人!”一般来说,因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同,人们对于攒劲的认识也就存在差异。比如,在一个村子里,某人种庄稼、搞副业都是行家里手,说话做事有分有寸,自家日子过得好,却不胡倨冒撂,就会被乡亲们称为攒劲人。同样,某人在村子里没钱没势没地位,可他心眼好,乐于助人,也是乡亲眼里的攒劲人。再比如,一个单位,某人工作出色,又比较合群,男女老少很少有人讨厌他(她),就会成为领导同事一致夸奖的攒劲人。当然,在咱们平凉,世俗的评价标准却往往是:你看谁家娃多攒劲,在哪儿哪儿当啥长!谁家女婿娃更攒劲,生意弄大了,钱挣得多的拿铁柜子装呢……总之,对于攒劲的理解,不同圈子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因而被称为“攒劲”的人也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来自别人的“恭维”。

  某日,“半瓶子”与同事闲聊,说起眼下平凉叫得响的几个商界名流算不算最攒劲的人?大家伙从这些人的现有资产、生意规模、预计收入状况做了一个大概估算(当然是公开的数字),给排出了一个“财富榜”。诚然,这些“上榜”的人都是咱平凉的有钱人,若以财富论英雄的话,他们当之无愧是平凉最攒劲的人。可是,说来说去,大家除了对他们的财富“眼红”之外,没有在这些“富翁”身上发现其他值得别人崇敬的东西。于是,某些平凉人的“红眼病”又犯了,开始七嘴八舌地扬派有钱人的种种不是。这时,一同事站出来替有钱人鸣不平:平凉有钱人社会责任意识是有点差,在老百姓的眼里是有点耍大拿,可他们对平凉的贡献也不能抹杀,例如激活地方经济、安置就业、缴纳税费、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儿,单就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们也算平凉的攒劲人!

  其实,人不论是穷是富,身份贵贱,有无文化,都有被人认可并夸奖的优点。某人嘴秃,说话不利索,可他(她)却是实干家。某人长了张八哥嘴,能说会道,但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嘴匠”。某女模样长得不攒劲,可她心地善良,贤淑内秀,照样招人喜欢。某女模样倒是很攒劲,却是“金玉其表”,充其量也就一“花瓶”,悦目但不赏心。某人家财万贯,吃香喝辣,可由于倨得太壮,没爱心,照样在社会上没人缘。某人虽然日子过得落怜,自己还没有跨过温饱线,却常常周济穷人,热心公益,自然会在社会上有人缘……

  按照“半瓶子”的理解,眼下平凉还没有人敢担当“最攒劲的人”的称谓。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都有攒劲人。卖烤红薯的和经常说“不如回家卖烤红薯”的人,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了咱平凉的繁荣发展而忙活。卖烤红薯的依靠辛勤劳动养家糊口,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本身就是攒劲人。而那些经常说“不如回家卖烤红薯”的人,也是在挖空心思想找点子,挠头皮,搓手心,着急上火,看咋样才能把平凉的经济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一句话:每一个平凉人,只要一门心思,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自个该干的事儿干好了,干出成效了,就是攒劲人!

  其实,每个平凉人都是攒劲人,张三模样攒劲,李四人品攒劲,王五做事攒劲,马六手艺攒劲……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