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博士生导师 董晨钟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董晨钟男,甘肃泾川人,1962年11月生。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2001年在德国卡塞尔大学物理系留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者,甘肃省优秀专家及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重原子及高离化态离子能级和光谱的研究、原子内壳层过程的研究、电子与离子及离子与离子碰撞过程的研究及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分子过程的研究等领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包括重点基金1项),与德国、日本及爱尔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3项,教育部、科技部和甘肃省等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召开了“中日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分子过程研讨会”和“原子分子物理前沿专题兰州研讨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41篇属于国际著名刊物(SCI)。研究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研究工作不仅发展了计算高离化态原子结构、光谱及其与电子和原子碰撞的方法和程序,还提供了大量在X射线激光、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及天体等离子体中急需的原子参数。特别是最近与德美科学家合作完成并发表在Phys.Rev.Lett.上的关于超重元素镄的电子能谱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在著名的科学媒体Science News和Phys. Rev. Focus 的专题评论中,都称这项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放射性元素镄的原子性质的研究投下了第一缕曙光”。他是Phys.Lett.A,Chin.Phys.Lett及《中国科学》等刊物的审稿人,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培养研究生14名,其中博士生4人。


  西北师范大学与爱尔兰大学合作取得进展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在职博士研究生颉录有和丁晓彬讲师在董晨钟教授的带领下,应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UCD)物理学院院长Gerry O‘Sullivan教授的邀请,作为我院首批赴爱的合作交流人员,于2006年8月末赴爱尔兰,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合作交流与研究,顺利完成了在爱尔兰的各项科研任务,于近日返回学校继续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此次在爱尔兰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在董晨钟教授主持的为期两年的中国——爱尔兰政府科技合作项目“EUV光刻光源中锡离子产生的13.5 nm附近光谱的高分辨分析和辨认”的框架下进行的。根据该合作项目的协议,在项目执行期间,我院和爱尔兰方面每年各应有2-3名研究人员到对方开展合作研究。今年5月份,爱尔兰方面的两位博士生在对我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

  在本次赴爱尔兰访问期间,董晨钟教授向UCD物理学院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介绍了我院的概况、我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的情况以及在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并就该项目的下一步研究计划和人员互访交流达成了意向。在爱尔兰访问期间,董晨钟教授还参加了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召开的第13届高离化态离子物理国际会议,向与会的国际同行介绍了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颉录有和丁晓彬与UCD光谱研究组的有关成员一起,利用西北师大研究小组最新发展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与新一代半导体光刻光源的研制有关的Sn离子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和4d内壳层光电离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访问结束前,他们在UCD物理学院分别作了题为“Fully relativistic distorted-wave calculation of electron-impact excitation of Sn X——XII and FeXVII ions”和“New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RR package”的研究进展报告,得到了对方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西北师大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与都柏林大学光谱研究组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5年前董晨钟教授与Gerry O‘Sullivan教授的初次合作。在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与项目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合作,并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上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部分结果可以直接为在UCD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实验装置上进行的相关实验提供理论支持,为项目的进一步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访问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为双方在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该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将对提高我院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提高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增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