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柳毅与小龙女

2011年02月08日 来源: 点击数:

  柳毅井位于君山龙口内的龙舌根部,与洞庭湖仅相隔咫尺,在这里,就算是在寒冬,也能越过那堤畔的一抹衰草,看得到洞庭湖面的浩水烟波,若是在那些水草丰茂、夕阳西下的时节,浮现在那水面上的必是一副落霞耀碧,渔歌唱晚的水乡风景。

  令人惊奇的是,柳毅井井水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相传深不见底,且永不枯绝。柳毅井和在别处见的古井不一样,我看过许多出其不意地潜伏在大地上的古井,它们像是一个个藏匿的句号,把往事深锁在记忆之中。而柳毅井井口却是由两个鱼形的图案环绕,两个半圆环而未合,其中有级级台阶向井下延伸,虽然那些台阶已被昏浊的水面淹没,但在那草木复苏、井水清冽的日子,那幽深的井口是怎样地诱惑着路过的行人?

  水面有台阶直下,仿佛真的可从此到达洞庭湖底下那个奇幻的龙宫世界,沿着那一级比一级深邃的台阶走下去,就此模糊了现实与文字的距离。柳毅井本来就不像一口井,而更像是一个通向深遂神秘的处去的通道,它半开放的状态,引诱着你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想要走下去。

  当年,柳毅欣然接受了龙女之托,为其万里送书信至洞庭,找到龙女所说的桔井。在井旁的大桔树上,柳毅用龙女的金钗连叩三下,即有守门武夫来,为其拔水指路。书生柳毅舒了一口气,举起衣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掀起布衫的下摆,跟随了守门神,从桔井的台阶一步一步,走下洞庭。在他此时的脑海里,多次闪现的是小龙女那凄楚哀怨的眼神,那双眼睛触动了他心灵中最温柔的角落。书生柳毅“闭目数息”后,到达“台阁相向,门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的洞庭龙宫。

  连日的降雨,使井水显得很浑浊,看似平静,却又深不见底。一个唐原本的传奇,为何在现实中还寻得到真实的痕迹?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文字成了一座桥梁使之携手,到最终,模糊了两者的界线。

  不过,这柳毅井,安排在这君山小岛之上,如一个远离尘世的天真幻梦,游人的脚步轻轻漫过,少了几分市井的喧哗,多出了几分清幽与冥想,在想象的空间里与柳毅井相遇,倒也真是合乎天意与人意。

  唐朝盛年,国力的繁盛使得人们的想象力似乎也超越了现实的平庸,传奇这种混杂了人、神、鬼等种种丰富幻想的文学体裁开始出现,它一改六朝前小说的粗粝,有了丰盈细腻的风格,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这种全新的小说表现形式,如一只烘云托雨的大手,为文言文小说拔开一条全新的路,宋代以后的古体文小说沿着这样全新的路途,迤逦至今。

  “柳毅与小龙女”的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许仙与白娘子”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奇。在这四个故事中,唯有《柳毅传》,它没有让主人公生不能相聚死后双双化蝶,没有让有情人残忍地相隔迢迢银河,把每一次相会都盼成了凄苦的别离,它让爱情有了一个安妥的去处,有了比较完美的结局,却不像那些大团圆的结尾,热闹里带着伧促,那灯前私语里,“深感娇泣”间夹杂着平和的喜悦与忧愁。

  但我总是疑心作者或者主要本意是为了宣扬“信义”,才会有一个这样的情节安排,在挥笔的有意无意间成全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它原或属于“异类报恩”故事的一种,在这面“信义”的大旗的掩映下,一个如此凄美动人、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才得以生存。否则,这几页薄薄的轻笺,何以经受得了千百年来那些老夫子严厉的目光?而另一面,这个神奇瑰丽的故事自诞生之后,以更广泛的流传方式在民间生长,它们超越了纸上的静默的生命,在代代相传的口头故事中,在水袖飞扬的乡间戏台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融,是否因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息而获得了永生?

  将爱情掩藏于“信义”的主题之下,或者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柳毅传》作者李朝威,约为中唐时陕西人,生卒年均不考,除了留在卷书上短短几千字的鲜活文字,他没有再留下别的只言片语,与如此丰富生动、跌荡起落情节相比,名字却简洁而沉默不语,好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却从不曾凋零。在故事之中,又如何掩映了作者自己一生的传奇?我们无法猜测作者提笔来在纸上写下这篇文章第一个字时的动机是什么,他又有过怎样的爱与恨,凄苦与温暖?故事的起始点在作者的故乡泾川,故事的终点却在那遥远的洞庭湖畔。在这千里之间的路途上,风尘仆仆的岂止是书生柳毅的脚步?

  这不由得让人怀想起许多在中国文学史上简约的人和简约的文字,有的人如流星划过,只留下廖廖的数行诗句。而这些句子,永远触动着那些千古相似的情与景。我想起了曾游历苏州时,那飘扬在条条巷陌里都是《枫桥夜泊》的诗句拓本,黑底白色的薄薄纸张依然触动着游人那颗怀旧的心,漂泊在河面的孤舟上,寒山寺的钟声和着水波轻漾在那夜幕降临的苏州河上,所见所感,和唐朝的张继又有什么区别呢?

  无数人在“信义”的庇护下,获得了情感的片断自由。那正直而憨厚的书生柳毅,成了千古女子心中的梦幻,她们多情的目光抚过他的青青长衫,目送他的身影为着一个女子急切地奔走在路上,纵使只是因着一丝怜悯,也是多么弥足珍贵,动人心弦的情节在无数个人的心头,反反复复地被吟唱。

  活跃在李朝威笔下的洞庭龙王之女,她是一场有着美好结局的追求自由的传说中的女主人公,美丽、温婉、勇敢、追求自由,她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观念与思想的压抑,如一棵春天的河畔之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生长,这让我在读《柳毅传》时从精炼而含蓄的文字下读到了热情,我惊诧是在中国千年社会,提倡“好女不嫁二夫”等等思想的层层重压下,如何能接纳这个自由而大胆的小龙女的存在?远嫁泾阳之时,她身处逆境,却能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做出种种努力。回洞庭后,叔父钱塘君代之向柳毅言婚,却遭拒绝,在送别宴上,书生的眼神里,却流露了深深的不舍,而这别宴上的“满宫凄然”,却让人陷入对这段爱情的无望之中。柳毅回到人间后,娶两妻,不久均亡,后续娶卢氏,并生子。此时的情节已将读者抛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不料峰回路转,原来卢氏就是小龙女。

  这个牵人愁肠的故事,终于为主人公寻找到一个安稳圆满的结局,它是多么可贵和让人惊喜!人常说,悲剧才有震憾人心的力量,而柳毅传书的故事,或真不是用 “悲”与“喜”两字概括得完尽,人生,就是这样穿越了悲伤与愁苦,才获得从容与平淡,它反而比任何一个悲剧更真实,更能让人们在平淡生活中找到温暖的共鸣。

  或许,这个故事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传奇。

  在无数座或倒塌或伫立的贞洁牌坊下,凝筑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一生的血泪,无数个孤苦凄凉的雨夜,漫长而寂寞的时日的焦虑,从此没有了生命的温暖的依存,从此压抑着那青春的身体与心灵深处的情爱与欲望。光洁而娇美的容颜,如深锁在无人的庭院中的春花,兀自里灿烂开放,又寂寞地败落,那种生命深处的寂廖有着比生命本身更长的空旷与伤痛,无人知晓。

  千百年来的女性情感世界,如同那被曲扭的三寸金莲一样,永远在压抑之中。他们的命运交付在父母的手中,交付在媒婆的只言片语之中,这种婚姻的结局未必都是不幸,而有幸的毕竟是少数。在这命运的流转与决策中,偏偏没有了自我。在现实中,那些追求自由的女子,往往是要付出生命为代价。

  而小龙女却全然不一样,她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对爱情的追求,深情而不鲁莽,温柔而不失坚持,在千百年的封建女性的情感故事中,她算是最富有光华而美好的一页。小龙女的可贵,是在她面对迫害之时决不逆来顺受,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也会努力去争取,要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种何等可贵的现代女子精神。

  充满了暗示与隐晦的中国式爱情,就像一场连绵不断的细细春雨,缠绕着人的思绪时,不免带来挥之不去的阴郁与感伤,而唯有它,甜蜜与哀愁交织,它深含爱情的种种欣喜与忧伤。而且,悲伤只是一场短暂的阵雨,它终像是一轮破云而出的太阳,那般单纯,那般明朗,暖色的阳光透过纸张落在我书桌的窗前。

  自小就读过《柳毅传书》的故事,书生落第之后,偶遇龙女为之传书,使之得到解救。那时的我,对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都没有太深的触动,却对那个洞庭湖下的龙宫,以及通向龙宫的桔井产生极大的好奇,文字变得在真与幻的边界模糊不清,年幼无知的我,坚定不移地相信了那个传奇,我盼着有一天,能走到洞庭湖边上的桔井,走下去,看一看……

  有许多故事,发生在进京赶考的途中。赶考,为这些年轻人走出书房,行走在遥远的路途上提供可能。桃花开了,青草绿了,书生的布鞋踏过春天的田野之上,他们的目光越过了八股文,越过了那些四平八稳的文字,他们的心终于从书本上复苏了,那些远古的诗歌吟唱的“桃之夭夭”、“关关雎啾”从田野上醒来,年轻的心终于觉得被什么东西轻轻地撞击着,书生挽起青衫袖,因着赶路使那青春的脸庞上泛起了健康的色彩,在那神采焕发的书生前行的路上,爱情的陷井潜伏在每一个细小的情节上,只需要一个偶遇,一个窈窕的身影,一双四目相遇的眼神,都有可能引发心底深处的震憾。

  进京赶考的落第书生柳毅,正落魄无着地走在返乡的路上,突然,鸟起马惊,疾逸道左。于是,柳毅顺道前行。在青青的泾川道畔,悲苦的小龙女早就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着有过路人为她捎信,然荒野之郊、行人稀少,她日日守候在希望渺茫的路上。这时,在书生柳毅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位孤独的牧羊女,见其神态悲切,柳毅顿生侧隐之心“深为之戚”,听了龙女的泣诉后,更是“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这一点点爱怜,就此萌生了情感的隐因。

  柳毅接过小龙女的书信,转身欲离去,在临行前,书生柳毅道:他日你若回到洞庭,见到我,不要回避。龙女道: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这一无意的话语,几乎成了爱情的信物。

  化身为卢氏嫁给柳毅并生子后,小龙女不仅追忆往事,抓住了柳毅当年的许诺不放,像每一个身处爱情中的女子,习惯于向爱人追问每一个细节:你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有什么印象?你为什么要说“以后见到我,不要回避”?你为什么要拒绝叔父提起的婚事?难道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我?

  《柳毅传》在晚唐已流传颇广,平凡的人生有多少被命运抹平的希望与爱恋?人们往往“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席勒)与“在我们人生中替我们创造另一种人生”(雪莱),而文学塑造的圆满成为了人们千百年来的向往。在现实中,欢笑与圆满往往是那么的少,那么短暂,唯有在梦幻中才能把它修补完整。爱情的幻象,多么希望种植于现实的婚姻之中,一部《柳毅传》为戏剧带来丰富的形象。而戏剧,又为传奇小说带来更丰富而广阔的民间流传。

  在舞台上,“龙女三娘”演变成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形象代表,而柳毅拒婚回家后,偶遇与三娘酷似的三姑,于是勾起对龙女的思恋之心,在河畔独白表露真情。他们的形象在戏曲中被无数个人,无数双手不断地完善,变得更加丰盈与充实,贴近人生。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也许没有几个女子能翻开书页,翻开那书页中的自由与渴望。可戏剧却不然,它在千千万万的人群中演出,又有多少个深宅大院中的孤苦的心灵,为了小龙女的悲苦深深共鸣,尔后喜极而泣?从舞台的张扬与浪漫之中,回复到现实,有多少个女子挥洒过几行清泪?那些曾经相爱的人儿,又在何方?她们不是龙女,没有超越现实的力量,那就倚着戏台,假借龙女,为自己深深悲泣一回罢。那些在戏台前颤抖着的端起茶杯的手,那些无声滴落在粉色丝巾中的眼泪,无一不勾起一声伤情往事。那些富贵之家的女子,在循规蹈矩的长日中沉寂如死的心;那些贫苦之家的女子,在洗浣粗布裙衩的溪边被磨砺得失去了光彩的容颜,被唤醒的青春恢复了青绿的色彩,她们同样获得了想象与情感滋润的权利。

  她们向往的目光,越过吟唱的戏台,越过那高围的深院,在那遥远的洞庭之滨,在那茫茫的泾川草原上驰骋,那是多少个女子不堪盈握的一生梦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