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小吃录》 >> 正文内容

未写进《泾川小吃录》后记的话

2011年01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张怀群散文集《泾川小吃录》2010年12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泾川小吃存在了千百年,我们天天离不开它。这本书,第一次把它作了记载。

  泾川小吃,实际是泾河流域小吃、黄河流域小吃,乃至北方小吃源头上的小吃。

  泾川小吃又是从这个源头上流淌来的正在流淌着的小吃。是中国北方面食文化园中的老百姓的家常饭。品泾川小吃,就是品中国北方小吃。北方各地的小吃,无不与此小异而大同。

  泾川小吃可以作北方面食这个源与流中的经典或者品牌。是中国从古至今还很鲜活的中国北方小吃或饮食的原生态。

  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品种正在变成全球化、现代化的内涵时,唯一未变的是小吃、家常饭。

  小吃从山村的家庭走进乡镇、县城、都市,品尝小吃的方式或状态却变了,变得有点奢侈、奢糜。

  这本书,把这一切作了记载与叙说。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文明是大家共同参与而造就的。惟有小吃,是山乡母亲和准山乡母亲们以个体劳动而发明、传承。以至在今天,还在辛勤制作,服务于儿女、大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各行各业中罕见的传承形式、劳动形式。

  品与尝小吃,实际是在纪念山乡无数的无名的母亲,永远记着山乡无数的无名的的母亲。

  一切习惯都在全球化,惟中国北方大众饮食,还是以吃面食加工的主食为主,果蔬、副食仅是点缀。

  何时把小吃作为无限丰盛的餐桌品种中的一个元素,何时是中国现代化之日,这大概是一个钢性信号。

  饮食习惯和饮食中的主食,关系一个大地域间民众的性格、智慧、胆识、耐力、创新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关系可谓大矣。

  北方的90后们,已不再把面食小吃作为主食,他们的饮食习惯已南北融合,中外链接。原来估计还需100年中国北方饮食习惯才能现代化,现在看来在20年后就能实现现代化。

  北方小吃象农民工一样,已主流式的、不卑不亢的、堂而皇之的进入都市,让一切现代人为之倾倒,毫不厌倦它的低俗,因为它最养人。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