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见闻

2010年11月21日 来源:甘肃农民报 点击数:

  秋末冬初,记者到泾川县农村采访。在金色田野上,整齐漂亮的农民新居,大片大片的苹果园,设施一流的养鸡小区、养猪场,不时从车窗前晃过。深入果园、蔬菜大棚、养殖场、农民新居采访,记者处处感受到“冬闲人不闲”的红火景象,然而感受最多、印象更深的则是蔚然成风的循环生态农业。在这里,循环农业不仅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和目标,而且已取得显著成效,在这个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畜牧养殖大县、果品生产大县,循环农业已经生根开花,显示出无法抗拒的魅力。

  改革开放之后,泾川县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陆续发展了畜牧养殖、苹果种植、温棚蔬菜等支柱产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5万亩,畜禽饲养总量233万头(只),年种植蔬菜面积12万亩以上。然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一些乡村乱堆牲畜粪便,臭气熏天;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果菜品质下降等等。为此,县上领导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由点到面实施推广,使“猪—沼—果”、“粮—猪—果”等循环农业模式走进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党原乡高丰村是个养猪专业村,全村共有500户人家,其中400多户发展养猪,年出栏生猪两万头。目前,按照“猪—沼—玉米”发展模式,全村80%农田种植玉米。村支书朱清云一边领记者参观养殖户,一边向记者介绍:“原来猪粪乱堆乱排,一进村就臭气熏天,环境污染成了大问题。现在我们发展循环农业,一边养猪一边种植玉米,猪粪做玉米的肥料,玉米做猪的饲料,不仅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而且玉米转化成猪肉又增了值。”朱清云喂养1000多头猪,种植12亩玉米,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玉米每市斤0.90元,而如果喂猪,每斤生猪的价格达到六七元,玉米通过转化大大增值。朱清云说,循环农业让村民收入稳步上升,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1000多元发展到现在的3100元左右。一旁陪同的党原乡乡长贾军虎说,对于养猪产生的猪粪,除了推广农家肥加以利用之外,还示范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法。这种养猪法就是在猪圈下面投放一种菌,消除猪粪的污染,变废为宝。此外,还开展了沼气推广和秸秆开发利用工作,在居住环境上,实行居住区和养殖区分开,以确保安全卫生。

  在党原乡李家村采访时,村支书李培杰正在他创办的绿园有机肥厂忙碌着。这个厂子实际上是一家鸡粪收集加工厂。他们把农民发展养鸡产生的鸡粪收集起来,经烘干处理,加工成肥效显著的有机肥,供应各地用做水果蔬菜肥料。李培杰的厂子全年可生产肥料7000吨,年收入15万元。谈到收集鸡粪建立肥料厂的初衷时,李培杰说,李家村是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专业村,全村养鸡26万只,依靠养鸡,全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但是鸡粪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在县乡组织的支持下,全村开始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进行环境治理。一是对全村的养鸡生产进行集中,分成三个养殖区,这些养殖区和居住区保持着较远的距离。二是开展鸡粪收集加工工作。这些举措,不仅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增收项目。现在,全村的鸡粪成了紧俏货,销往四面八方。

  下面一组数字也许能够准确地表现泾川县循环农业进程。目前,全县培育循环经济示范村34个,引导果农建设生态果园2.1万亩,以生态、节能、环保为目标,全面启动了2个示范乡、4个示范区和8个试点村的建设,完成改圈458户,改厕650户。全县建成农家肥收集加工企业两家,使用农家肥正成为果菜生产中的时尚。循环农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新农村和谐建设的步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