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入选全国首批百个保护性耕作县

2010年07月22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今天,农业部2010年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在兰州举行,记者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清水村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看到,小麦留茬地覆盖着厚厚的黑色腐植质,翻起疏松的土壤,不时出现蠕动的蚯蚓,当地农民说:“这地蓄水多,肥力足,不需深翻耙地,少投入,增产好。”我省保护性耕作的抗旱保墒、保护环境效果显著。

  传统的铧式耕翻、灭茬整地和裸露休闲越冬的耕作习惯,往往造成农田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贫瘠。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根本变革,我省在中东部推广以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留茬留膜抑蒸和机械深松营造“土壤水库”技术,蓄住了天上降水,保住了土壤水分;在河西绿洲农业区推广以留茬覆盖免灌冬水、少免耕播种、固定道垄作沟灌和膜垄沟灌留茬留膜覆盖抑蒸技术,起到了良好的节水、节肥、节约、增产作用。目前,全省建立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2个,省级示范县10个,全省保护性耕作达85.23万亩,免耕播种135.1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74.37万亩,机械深松39.54万亩。

  保护性耕作提高了耕地质量和抗旱增产水平。据全省试验表明,采用深松少耕模式平均亩增产5%至12%,采用免耕模式平均亩增产2%至7%;平均亩节约生产成本47元、节本增效50元;增加土壤蓄水量10%至18%,对于河西一年一熟灌区,可减少一次灌水量,平均亩节水70至110立方米。由于秸秆还田,秸秆残茬腐烂后变成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麦田、玉米田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01%至0.06%;还防止了冬春季裸露农田变成沙尘源,减少农田扬尘60%以上。

  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全国首批100个保护性耕作县中,我省的西峰、镇原、榆中、玉门、泾川5县区被列入其中,国家每年给每个县投入35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建设、机械配套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