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西王母葫芦园的文化渊薮和最新果实

2010年04月08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西王母即中华民族的葫芦崇拜,实质是把葫芦作为男女相交、阴阳相合的合体始祖神。葫芦形之器,合之为一,分之为半,一半为男一半为女;男女相交,阴阳结合,谓之“合卺”。一尊葫芦,从任何角度看去,乃是优美至极致的蹲坐的女人体。云南彝族学者普珍充分引用了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西王母昆仑葫芦的文化渊源研究令人信服,主要有“昆仑是放大了的葫芦"、“西王母葫芦象征宇宙穹窿”、“葫芦藤可作天梯”、“人从葫芦出”等精彩论证。

  昆仑是放大了的葫芦

  《淮南子.坠形扁》高诱注:“昆仑,虚门也。”虚门即虚中。由此,昆仑演变为腹中空虚的葫芦。晋王嘉《拾遗记》卷一说:东海有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日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壶器即葫芦。《水经注》则说:“方丈有昆仑之称。”因之,葫芦当已成为昆仑的代称,两者可以互换。广西壮族神话中也有伏羲、女娲避洪水的葫芦搁置于昆仑山的内容,这样葫芦和昆仑山便成为伏羲和女娲的避水工具或避难场所。闻一多《伏羲考、伏羲与葫芦》考订:伏羲、女娲两个名字的本义均为葫芦或瓜。兄妹或避难于葫芦之中,或避难于昆仑山上。因此,昆仑本身就可以理解为放大了的葫芦。又昆仑的本义是圆,葫芦是圆形的,所以葫芦也可以称为昆仑,葫芦即昆仑的音转。由于昆仑是黄帝、西王母修道得长生之处,道教便把昆仑作为头脑代词“子欲不死修昆仑”。因而昆仑的互词“葫芦"便有与昆仑同等的、甚至更广的仙意。虚中空物的葫芦则成了一个小宇宙“壶天":“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云笈七竿.=十八治》)

  西王母葫芦象征宇宙“穹窿”

  有关仙葫芦(灵瓜)象征宇宙“穹窿”的神话传说:西王母所遗“灵瓜”由东海道士得之,东汉明帝又从西王母之邦获得此“灵瓜”。《拾遗记》卷六《后汉》条云:“明帝阴贵人梦甚美,帝使求诸方国。时,敦煌献异瓜种,恒山献巨桃核。瓜名“穹窿",长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饴。父老云:“昔,道士从蓬莱山得此瓜,云是‘崆峒灵瓜’,四劫一实,西王母遗于此地,世代避绝,其实颇存。”此所谓“瓜名穹 窿",就是将葫芦比喻如宇宙“太空"之大。由于葫芦越来越神,其仙气也一直在发展。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四《物理》说:“庭州灞水,以金银铁器盛之皆漏,唯瓠(葫芦)则不漏。对此,南朝宋刘敬《异苑》卷二补述:“西域苟夷国山上有石骆驼,腹下出水,以金银及手承之,即便对过(漏),唯瓠芦盛之则得,饮之令人身香泽而开仙,其国神秘不可数遇。"此所谓“瓠芦盛水酒饮之令人身体香泽而升仙”,于是可登天。

  葫芦藤可作攀缘登天的天梯

  《中国民间故事选.春旺和九仙姑》里说:“九仙姑下凡经年,忽于天井种葫芦,遂踏葫芦藤升天为寿于其父。"彝族也有将葫芦作为天梯的传说:拉普的妈妈是天上下凡的仙女;后来,被玉皇大帝召回天宫。拉普思念母亲,种下一颗葫芦中的金瓜子,瓜藤长到天上,拉普便顺藤爬上去找娘。实际上,这种指望“饮瓠芦之酒而升仙”、“攀缘葫芦藤可登天”一类的神思妙想,正是借重葫芦的仙气而推演出来的。与此相同,“帝之下都”的昆仑山,也成为古人向往登天的必经之路。在《淮南子·地形篇》里就有:“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天帝)之居。"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古人眼里,昆仑山就是人们登天的道路,也有了天梯的性质。宇宙天梯就是葫芦与昆仑所蕴函的共性。

  人从葫芦出,西王母不死药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先妣西王母所居昆仑(葫芦)是合体葫芦合二为一的例证

  中国各民族多有人从葫芦出的神话,葫芦象征母体,昆仑也不例外。《山海经》里,西王母所坐“少广”实为昆仑一山岗或洞穴。“此山万物尽有”,这也是女性生育力的象征。根据神话的象征,西王母所居昆仑,也就是葫芦。葫芦象征母体,表达了先民对人类生殖繁衍的企盼。各民族多有伏羲、女娲兄妹躲入葫芦避水和兄妹避水的葫芦搁置于昆仑山的神话传说,神话中出现的葫芦和昆仑具有同样的意义。如臬说,伏羲兄妹躲入葫芦避水是隐喻母体孕胎儿的话,那么,洪水过后的葫芦漂落在昆仑山,兄妹钻出葫芦或走下昆仑山则是象征母体生育的暗示。这里已将葫芦——昆仑等同为人类共同的母体,因而,葫芦的代称“昆仑"便有与葫芦同等而深遂的古义。对此,今有学者吕微撰文认为:

  昆仑正是一个具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物体,是女性的神话象征,其在现实世界的原型即是与女性生育有关的子宫、胞胎、产门或整个母腹……昆仑山象征了女性和母体,因而在神话结构中,昆仑山天然具有生育功能,这也是西王母掌握不死药的由来。不死药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它首先是功能性的,其次才表现为具体的物象 (如不死树、不死水等等)。在神话中,凡是生育或再生的母题多与昆仑山有关。

  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在获得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不难理解由不同崇拜对象的共同基本属性和功能在演变过程中的汇通和合 一。从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兄妹(合体葫芦)到先妣西王母所居昆仑(葫芦)便是这种合二为一的例证。

  关于伏羲,也许有人会说,首皇伏羲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是位男性,他怎么能与女仙西王母同一而论呢?对此,闻一多先生指出:“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二人本皆谓葫芦的化身,所不同者,仅性别而已。称其阴性的曰‘女娲’犹言‘女瓠戏’,‘女伏羲’也”。事实上,人类在父系文明阶段到来之前,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母系文化时代。伏羲当是远古母系时代羌戎虎氏族部落的女酋长兼祭司,父权制确立之后,女伏羲也被追认为男性且被尊为三皇之首。故而远古时代的女神被后世不断改造的新男神取而代之,这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话嬗变过程中都能看到。诚如闻一多考证:伏羲是葫芦的化身,从中便可隐约窥见远古母系文化时代的女性痕迹。

  台湾的葫芦雕刻家张家农与匏仔园

  台湾同胞越海峡络绎不绝来泾川朝拜西王母祖庙,台湾学者陈益源的《民间文化图像---台湾民间文学论集》也传来了台湾葫芦文化开发的最新信息。台湾嘉义县雕刻工艺盛行,民雄乡东兴村的张家农则是台湾葫芦雕刻界的后起之秀,声势惊人。张家农,1963年生,年纪轻轻就在1994年当选过台湾省十大杰出农民。他的杰出表现,是在于葫芦匏仔的品种改良,以及自行研发出来的匏雕艺术。他当兵退伍后体恤到父母的年迈与辛劳,决心接手家中田园,他两度到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接受“瓜类栽培管理”训练,专攻“葫芦科"的品种培育技术。他想,匏仔如果只供食用,商机有 限,倘若能跟绘画、雕刻等工艺创作结合,当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他从栽种与雕绘,双管齐下。目前,张家农四五甲地的匏仔园,栽 植大大小小各样品种的葫芦,每年约有lO万粒的收成。台湾各地 的葫芦雕刻同业,有许多人的货源是由他供应的;他提前在葫芦成 长的过程中,便展开葫芦造型设计工作。经他一路塑形的葫芦,顺应他的需求成熟以后,很快就摇身一变而为精巧的工艺品,他的葫芦雕刻已称霸市场。

  泾川(陇东)的葫芦崇拜遗存

  1976年,泾川罗汉洞乡吕家拉村出土的仰韶文化类型的红陶葫芦瓶,为泾川7000年前的葫芦崇拜提供了物证。曹焕荣《香包情结》以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陇东葫芦崇拜遗存。正宁县博物馆的藏品,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面纹尖底彩陶葫芦瓶真了不起,瓶的正面画着男性的图像,背面为女性图像,人面的眼睛闭上,闭眼的一条线为阴,为月,为女性;睁眼的一圆点为阳,为日,为牡,为男性。同绘于葫芦瓶上,说明男阳女阴交合,母体葫芦诞生生命的起源甚早。这是化生万物的阴阳合一的宇宙之神太一,是中国的阴阳哲学源于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繁衍意识的象征。

  陇东的香包,实际就是葫芦的另一称谓和形式。泾川一带,香包和绣品中多以《娃娃戏葫芦》造型,葫芦象征女性,又因为瓜类多子,一只葫芦内有300多粒籽,是子孙繁衍的最妙之象征。这吻合《诗经。大雅·绵》中的“绵绵瓜瓞",“为民之初生"的记载。香包中,有给老者胸前挂的“葫芦烟袋";妇女的针扎叫“针葫芦”,是农村妇女做针线活藏针用的,出嫁前做好,后带到婆家,分别送给婆家婆婶姑嫂等。陇东针葫芦多为阴阳相合的连体鸟、连体马、连体虎、鸟头鱼、虎头鱼及图腾神祗猪头、虎头和象征子孙繁衍的蝉、金瓜等。针扎上套以通天观念的针扎套,与双鱼、双鸟、双虎相交的针扎组成一个阴阳合体通天的母体,称之为针葫芦,用于婚俗合卺,比喻阴阳结合、绵绵瓜瓞、子孙长续、生生不息。

  闻一多先生考证:“汉族的葫芦为伏羲女娲本身。”曹焕荣则挖掘出了以葫芦为主体构图的香包《生命颂》,其寓意为,葫芦藤蔓绵延,结实累累,籽粒繁多,葫芦 “蔓"与子孙万代、千秋万代之“万"谐音取意,寓意万代绵长,葫芦又似“人"形,上阳下阴,是“三才”(天地人)之像的交合,表达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宏伟愿望。

  葫芦颈部绕盘长图案。“盘长”民间称“蛇抱九颗蛋”、“蛇生九子”,是两条蛇的交尾图,民间有“梦蛇生子”、“女儿喜”的说法,寓意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合产生人类,揭示了原始的生命意蕴和先民对蛇(龙)的生殖与图腾崇拜,这也是“跑社火"的一种图形,称“大滚场。”

  泾川从远古种植葫芦,是为民众天性,是为种植习惯,尤其女性、小孩爱种,爱玩,。家家门前、屋内、窑壁都挂、摆放葫芦,又以葫芦盛装各种植物种子,一为防潮,二为繁衍、兴旺、丰收。家家也几乎把葫芦一劈两半,一半为从面缸中舀面的面葫芦,一半为从水缸中舀水的水葫芦,既是几代人所用不朽的家传器具,又喻意面、水永远不缺,越舀越多。油炸或蒸烙面食中,多做葫芦。剪纸、香包、绣品中,更以葫芦为表现题材。

  泾川的土、水、气温、海拔条件,最适宜种葫芦,尤其在庄前屋后,随便种,就能丰收。这一在7000年前的远古从土里长出的吉祥物,年年结果,在世纪之交又结出了新果。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园艺师马典俊从2001年春在其黑河园艺所植蟠桃园,又试种葫芦,2002年种植50亩。同年,黑河乡焦村村陶升学、罗金秀夫妇,孙彩学、陶红银、陶存学共生产葫芦数万个。千亩林枣基地经理史峻青在芮丰乡原县蚕种场种40多亩,芮丰乡、荔堡镇问城村农人也在川、原上种植成功。泾川的葫芦,个大、色亮、形俊,有亚腰、长把、圆葫芦和仙葫芦,最大的高达62厘米,应该说创造了世界新纪录。 .

  泾川西王母葫芦的雕刻、烫艺内容丰富,有12生肖,有西王母系列神话故事,中国系列神话故事,植物图形如金瓜、石榴喻多籽,鱼、青蛙善生殖,喻子孙绵延。鸳鸯、燕子、蝴蝶喻爱情。龟、鹤、松柏喻长寿。孔雀、凤凰喻吉祥富贵等等。还有文史、文学作品人物、故事。宗教故事。各类植物、动物、山水均可表现。

  葫芦的功能,除为吉祥物外,如能培育出高l米以上的特大葫芦,摆、悬在高级宾馆大厅、餐厅,陈列在富贵人家客厅,将价值难以估量。用来装酒,是全球最好最新的绿色包装物。还可以装荼叶,装中成药。而泾川西王母瑶池采圣水之圣洁器物,就是葫芦。

  无论是大陆、台湾的各族人民,都喜爱西王母葫芦文化,如兰州的“葫芦王”,在清代就开发出了葫芦艺术极品,至今传人众多,其作品成为兰州隍庙的传统文化精品之一。而各地的葫芦文化的象征、寓意,都出自西王母昆仑葫芦之源,应是大家共认的。绵绵不绝的“瓜瓞”、葫芦,从5000年之先走来,在2l世纪初,在西王母祖庙圣地泾川,将形成走向世界的特大产业和文化精品,旅游神品,朝圣之吉祥物。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